-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安全工作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火灾发生时,以下哪种逃生方法正确?
A.乘坐电梯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C.跳楼
答案:B
2.安全电压是多少伏以下?
A.220B.36C.110
答案:B
3.灭火器的压力表指针在什么区域时表示正常?
A.红色B.绿色C.黄色
答案:B
4.行人在马路上行走,应靠哪边走?
A.左边B.右边C.中间
答案:B
5.发生触电事故时,首先应做什么?
A.切断电源B.进行人工呼吸C.拨打120
答案:A
6.安全色中红色表示什么?
A.禁止、危险B.指令C.警告
答案:A
7.以下哪种不属于安全防护用品?
A.安全帽B.墨镜C.安全带
答案:B
8.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不包括?
A.呼吸道B.皮肤C.头发
答案:C
9.车间内安全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A.0.5米B.1米C.1.5米
答案:B
10.发现燃气泄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开灯检查B.点火查看C.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以下属于消防安全“四懂”内容的有()
A.懂火灾危险性B.懂预防火灾措施
C.懂火灾扑救方法D.懂逃生方法
答案:ABCD
2.安全标志分为()
A.禁止标志B.警告标志
C.指令标志D.提示标志
答案:ABCD
3.下列属于安全防护用具的是()
A.护目镜B.防护手套
C.耳塞D.防护鞋
答案:ABCD
4.火灾发生的三要素是()
A.可燃物B.助燃物
C.引火源D.氧气
答案:ABC
5.安全检查的主要形式有()
A.定期检查B.不定期检查
C.专项检查D.季节性检查
答案:ABCD
6.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有()
A.绝缘B.屏护
C.间距D.保护接地
答案:ABCD
7.下列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有()
A.汽油B.酒精
C.浓硫酸D.氢氧化钠
答案:ABCD
8.高处作业的安全措施有()
A.系好安全带B.搭建牢固脚手架
C.设置安全网D.专人监护
答案:ABCD
9.职业危害因素包括()
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
C.生物因素D.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答案:ABCD
10.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包括()
A.快速反应B.科学救援
C.统一指挥D.以人为本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可以吸烟。(×)
2.安全帽只要外观无损坏就可以一直使用。(×)
3.消防器材可以随意挪动。(×)
4.所有电气设备都必须接地或接零。(√)
5.只要戴了口罩就可以有效防止粉尘危害。(×)
6.安全出口可以长期堆放杂物。(×)
7.发生火灾时,应优先抢救财物。(×)
8.安全带可以高挂低用。(√)
9.安全工作只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
10.发现有人中暑,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答案:提起灭火器,拔下保险销,握住喷管对准火焰根部,压下把手,扫射灭火。
2.简述预防火灾的基本措施。
答案:控制可燃物,隔离助燃物,消除引火源,阻止火势蔓延,配备消防设施。
3.简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答案:保障人员生命安全,避免财产损失,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促进社会稳定。
4.简述发生地震时在室内的应急避险方法。
答案: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或墙角处,用坐垫等保护好头部,待震动减轻后有序撤离。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如何在工作场所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答案: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设置明显安全标识,领导带头重视,建立安全奖励机制,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2.企业安全管理有哪些难点及应对措施?
答案:难点如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制度执行难等。措施有加强教育、完善监督考核、持续改进制度等。
3.谈谈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答案:安全是生产的前提,生产必须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二者相辅相成,忽视安全会影响生产,重视安全能保障生产顺利。
4.如何做好家庭日常安全防范?
答案: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如及时关闭电器、炉灶;妥善放置危险物品;教育家人正确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