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2
1.1.1计算机发展史
1.了解世界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omputer,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开创了计算机科学的新纪元。同一时期,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1903年12月—1957年2月)和他的同事研制了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其主要设计思想是采用二进制编码和存储程序方式,该体系结构一直延续至今,故人们将计算机称为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称冯·诺依曼为“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
根据使用的电子元器件不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代(见表1)。
表1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各个阶段
阶段
起止年份
主要元器件
速度(次/秒)
特点
应用
第1代
1946年—
1957年
电子管
5000~10000
体积巨大,运算速度较低,耗电量大,存储容量小
科学和工程计算
第2代
1958年—
1964年
晶体管
几万~几十万
体积减小,耗电较少,运算速度提高,价格下降
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工业控制领域
第3代
1965年—
1970年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几十万~几百万
体积、功耗进一步减少,可靠性及速度进一步提高
拓展到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方面
第4代
1971年至今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几千万~千百亿
性能大幅度提高,价格大幅度下降
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了解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比美国晚了13年,但是经过科学家们的艰苦努力,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已逐渐缩小。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年)
我国从1957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研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958年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机器在738厂开始少量生产,命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1958年5月我国开始了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4机)研制。在研制104机同时,夏培肃院士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自行设计并于1960年4月研制成功一台小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研制成功。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1965—1972年)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在我国两弹试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华北计算所先后研制成功108机、108乙机(DJS-6)、121机(DJS-21)和320机(DJS-8),并在738厂等五家工厂生产。1965—1975年,738厂共生产320机等第二代产品380余台。哈军工(国防科大前身)于1965年2月成功推出了441B晶体管计算机并小批量生产了40多台。
(3)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1973—20世纪80年代初)
1973年,北京大学与北京有线电厂等单位合作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100万次的大型通用计算机,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DJS-130小型计算机,以后又推DJS-140小型机,形成了100系列产品。与此同时,以华北计算所为主要基地,组织全国57个单位联合进行DJS-200系列计算机设计,同时也设计开发DJS-180系列超级小型机。70年代后期,电子部32所和国防科大分别研制成功655机和151机,速度都在百万次级。进入80年代,我国高速计算机,特别是向量计算机有新的发展。
(4)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
和国外一样,我国第四代计算机研制也是从微机开始的。1980年初我国不少单位也开始采用Z80、X86和6502芯片研制微机。1983年12电子部六所研制成功与IBMPC机兼容的DJS-0520微机。10多年来我国微机产业走过了一段不平凡道路,以联想微机为代表的国产微机已占领一大半国内市场。
我国的超级计算机研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但随着1983年12月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一号”巨型计算机的研究成功,我国才真正跨入研发超级计算机的队伍,至此,我国具备了进行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能力。从1992年开始,我国超级计算机的研发速度明显加快。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超级计算机系统研制已取得丰硕成果。2010年,我国研制的“天河一号”成为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此后,“天河二号”“神威·太湖之光”稳居榜首。随着一批高端计算机系统的出现,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具备研制高端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国家。
1.1.2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应用及发展趋势
1.认识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信息技术 第一册(五年制高职)教案 任务 4.4 学习数据可视化.docx
- 信息技术 第一册(五年制高职)教案 任务 4.3 分析学习状态.docx
- 信息技术 第一册(五年制高职)教案 任务 4.2 统计学习数据.docx
- 信息技术 第一册(五年制高职)教案 任务 4.1 记录学习成果.docx
- 信息技术 第一册(五年制高职)教案 任务 3.5 汇编美丽中国绿色发展风采集.docx
- 信息技术 第一册(五年制高职)教案 任务 3.4 批量打印荣誉证书.docx
- 信息技术 第一册(五年制高职)教案 任务 3.3 制作班级荣誉表.docx
- 信息技术 第一册(五年制高职)教案 任务 3.2 宣传身边的志愿者.docx
- 信息技术 第一册(五年制高职)教案 任务 3.1 编写数字中国实习报告.docx
- 信息技术 第一册(五年制高职)教案 任务 2.6 检索专业信息.docx
- DB22_T1541-2011_吉林高淀粉玉米_吉林省.docx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6节几种重要的盐第3课时几种重要的盐课件浙教版.pptx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1课时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课件浙教版.pptx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物质的转化课件浙教版.pptx
- DB22_T1520-2011_钢球硬度无损自动分选机_吉林省.docx
- DB22_T1563-2012_烟叶种植保险查勘定损技术规范_吉林省.docx
- DB22_T1586-2012_农田土壤中甲基汞、乙基汞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_吉林省.docx
- DB22_T1516-2011_旅游景区服务质量规范_吉林省.docx
- DB22_T1546-2011_梅花鹿母鹿饲养规程_吉林省.docx
- DB22_T1570-2020_地理标志产品松花石_吉林省.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