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部编六上语文《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pdf

部编六上语文《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会写“咆”“哮”等8个生字,重点写好“嗓”“哑”等5

个口字旁的生字。

(二)借助鱼骨图,初步了解小说的表达特点;抓住人物言行描

写,绘制情节发展图,在情节的发展及矛盾冲突中感受老汉大公无私

的品质和爱子深切的感情。

(三)初步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产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课件,小锦囊,两块磁性黑板,磁性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梳理内容,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

1.明确学习要求。

(1)预习交流,了解学习起点。(出示课文《桥》)

交流预习心得: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2)(出示生字“嗓”“呻”“哑”)学生完成《作业本》第二题,

指导书写。(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口字旁”的位置要靠上些)

(3)读篇章页,明确学习要求。

出示单元篇章页,明确本单元学习要求:读小说,关注情节、环

境,感受人物形象。

2.梳理小说内容。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内容。

①引导。明确了学习要求,让我们默读《桥》这篇小说,关注小

说中的环境和情节,试着填写《作业本》第四十三页第三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②交流反馈,梳理内容。

山洪来临——水深没腿——水冲桥塌——洪水退去

人们惊慌——老汉组织——父子牺牲——祭奠父子

预设:“洪水退去”“人们惊慌”“水深没腿”,这三处学生可能会

填写“洪水退了”“人们奔跑”“涌向木桥”等词语,意思比较接近,

充分尊重学生,可以直接选择其中一张词卡贴到黑板上。

(2)多向观察,了解小说的表达特点。

①引导。请同学们再仔细看这张鱼骨图,有什么发现?

预设一:横向看图,上面一行是环境,下面一行是情节,中间轴

指向人物—老汉。

预设二:纵向看图,上面的环境和下面的情节是相互关联的。

②小结。环境、情节和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读小说,我们要关

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二)聚焦情节,深入感受人物形象

1.抓人物言行关键词句,绘制情节图。

(1)独立学习,研读情节。(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直接描写老汉的两个情节,在老汉语言、动作等描写中选择

其中一种,圈画关键词句。

(2)自由分组,合作绘图。

①自由分组:选择语言描写的为一组:选择动作描写的为一组;

如果还有其他选择,单独为一组。

②小组合作绘制情节图,(注意线条简洁,选用圈画的关键词句)

完成后张贴到黑板上。

当学生绘图有困难时,教师提供小锦囊,帮助学生选择思维导图

绘制情节图。(锦囊里有曲线图、情节梯等思维导图)

小锦囊图示范例

2.在交流情节图中感受人物的形象。

(1)聚焦动作描写的情节图,分组汇报,交流想法。

①引导发现。比较各组从动作描写角度绘制的情节图,有什么相

同和不同的地方。

预设一:共同之处——有很多动词(站、揪、推……);图形有

起伏变化……

预设二:不同之处——形状不同;同一动词在图形中位置不

同……

②聚焦“揪”字,在情节的矛盾冲突中感受人物形象。

引导:你们组为什么把“揪”这个动作描写放在情节图的最高处,

你们感受到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洪水来临,老汉在群众和党员、自己儿子的生死抉择时,

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给了群众,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大公无私、一

心为民、不徇私情的老支书形象。(根据学生交流,在词卡上随机写

下体现老汉党员形象的词语,板贴)

③聚焦“推”字,在情节的发展中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引导:老汉揪出小伙子的情节已经非常感人,小说为什么还要写

老汉推小伙子过桥的情节,可以不写吗?

预设:在自己和儿子面临生死抉择时,老汉把生的希望给了儿子,

使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爱子情深的父亲形象;不写“推”的情节,我们

就体会不到老汉的父爱。(根据学生交流,在词卡上随机写下体现老

汉父亲形象的词语,板贴)

④小结。在“揪”和“推”的情节发展及矛盾冲突中,小说中的

老汉形象越来越丰满、越来越高大。

文档评论(0)

175****96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