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范进中举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及《儒林外史》的相关文学常识。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用法,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翻译课文。
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结构,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法,感受小说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运用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主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助比较阅读法,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加深对范进形象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体会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讽刺与批判,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翻译课文。
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体会作者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文学常识和疑难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展示一些古代科举考试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如考生们在考场外等待入场的场景、考场上奋笔疾书的画面等,让学生对科举制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古代的科举考试对人们的命运有怎样的影响吗?有没有听说过一些因为科举而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从而引出课题《范进中举》。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5分钟)
1.简要介绍作者吴敬梓: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但他不慕荣利,对科举制度有深刻的认识和批判。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腐朽。
2.介绍《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共56回,描绘了18世纪清代中叶封建社会的生活百态。它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另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的第三回,是全书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巡视,纠正读音和断句错误。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尝试解决疑难问题。
4.教师检查学生的翻译情况,重点讲解以下文言字词和句子:
实词:
进学:明清科举制度,童生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再参加由学政主持的院考(道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叫进学,也就成了秀才。
中举: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考中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浑家:妻子。
行事:行业。
腆着:挺着。
舍与:施舍给,赏给。
虚词:
之:助词的,如忘路之远近;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无丝竹之乱耳;宾语前置的标志,如何陋之有等。在本文中要注意其不同用法,如范进中举之喜(助词的),有卖肉的张屠户来拜,......胡屠户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邻居来劝,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胡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