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如屠戮喋血干练等,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感。
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语句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作者悲愤激昂的语言风格,体会文章的情感基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深入探讨文中一些关键语句和段落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将本文与学过的其他同类体裁作品进行对比,拓宽阅读视野,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了解三一八惨案的真相,认识反动军阀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阴险,激发学生对黑暗社会的憎恶之情。
体会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英勇无畏精神,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脉络。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如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等。
分析刘和珍等人物形象,感受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斗争精神。
2.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尤其是悲愤与哀痛交织的情感。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主题意义,思考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培养学生的现实关怀意识。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文章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的特色和价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展示一组三一八惨案的历史图片,如学生游行示威的场景、军警镇压的血腥画面等,让学生直观感受那个黑暗的时代。
2.提问学生对三一八惨案的了解,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引入课题《记念刘和珍君》。
(二)背景介绍(3分钟)
1.详细介绍三一八惨案的背景:1926年,中国社会处于军阀混战的黑暗时期,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残酷镇压人民。3月12日,日本帝国主义军舰侵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16日,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提出抗议,并联合英、美、法等八国,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等。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反对军阀卖国,会后游行请愿。当队伍来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时,预伏的军警竟开枪射击,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就是在这次惨案中遇难的。
2.介绍作者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是鲁迅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等爱国青年而作。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2.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对刘和珍等烈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文章可以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作缘由,点明本文是为了记念刘和珍君等遇害者。
第二部分(3段):对三一八惨案的评价,指出这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第三部分(45段):回忆刘和珍的事迹,表现她的干练坚决、百折不回。
第四部分(6段):记叙刘和珍遇害的经过,表达对反动派的愤怒和对烈士的悲痛。
第五部分(78段):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指出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第六部分(9段):对庸人的批判,他们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救济,仅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末的悲哀,作者呼吁人们要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
第七部分(1012段):表达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激励人们继续奋斗。
作者对刘和珍等烈士表达了沉痛的悼念、由衷的敬意以及对反动派的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