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西湖七月半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准确把握作者描写的西湖七月半五类人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对各类人的态度。
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场景、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文语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组织小组讨论,分析五类人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西湖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文本情境的直观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西湖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对世态人情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分析五类人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对不同人物的情感态度。
学习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手法,如场面描写、人物描写等。
2.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
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感受晚明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理解文意,体会情感。
2.讲授法:讲解文言知识,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4.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展示西湖风光和相关历史文化资料,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西湖风光的视频,画面中展现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热闹的游船景象以及熙熙攘攘的人群。
2.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哪里的景色?引导学生回答出西湖。
3.接着说:西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胜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要跟随明代文学家张岱的脚步,一同去领略西湖七月半的独特风情。从而引出课题《西湖七月半》。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居士。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他的作品多写山水景物、风俗民习、戏曲艺术等,文笔清新自然,饶有情趣。
2.说明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明朝灭亡之后,作者怀着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追忆了西湖七月半的游湖情景。文中通过对各类游客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也流露出作者对人生变化的感慨以及对故国的思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强调重点字音:谑(xuè)酣(hān)僦(jiù)楫(jí)等。
展示节奏划分示例,如: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特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纠正读音和节奏错误。
4.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流畅,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15分钟)
1.学生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
3.教师集中讲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实词
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中止通只,只是。
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中俟,等待。
茶铛旋煮,素瓷静递中旋,随即,不久。
不舟不车,不衫不帻中舟车衫帻名词活用为动词,分别译为乘船乘车穿着长衫戴着头巾。
虚词
作则振袖,洒如也中则,就。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中向,先前。
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中及,和,与。
特殊句式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是判断句,可译为西湖七月半,没有什么可看的。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中属而和者,才三四辈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属而和者才三四辈,可译为随着唱和的,才三四个人。
4.让学生再次翻译课文,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确保文意通顺。
(五)文本分析(20分钟)
1.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提问:文章围绕西湖七月半写了哪些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文章开篇点明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七月半之人,然后按照不同的游览者类型,依次描写了五类人游西湖的情景,最后以吾辈游湖作结。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