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①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②,寒磬③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①本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洛阳陷落,刘长卿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时。②旧垒:指当年南朝留下来的包括吴公台在内的防御工事。③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时令,以“摇落”形容古台萧瑟,暗含诗人内心的凄凉。
B.颔联写登台所见,人迹罕至的野寺和云雾缭绕的远山,渲染出孤寂的氛围。?
C.颈联以夕阳和寒磬之声,进一步烘托出秋日的萧索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D.尾联豪迈奔放,表达诗人对南朝往事的感慨,以及面对长江时的孤独之感。
16.评论者认为,“寒磬满空林”一句尤为传神。请结合诗歌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5.D(D项“豪迈奔放”错误:尾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自身的孤独之感。)
16.示例一:“寒磬满空林”一句之所以传神,在于动静结合。(1分)西风残照,落日熔金,废垒寂寂,钟磬悠悠,声振空林,(1分)它使得在一派静景中回荡起晚暮的钟声,从而以动衬静,营造了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意境,(2分)让人感觉更加空旷悲凉,为尾联抒发南朝兴亡之叹作铺垫。(2分)
示例二:此句运用通感手法,(1分)以“寒”字来修饰钟磬悠悠之声,将听觉感受转化成触觉感受,(1分)通过听觉(寒磬之声)与视觉(空林之景)的融合,营造出孤寂空灵的禅意意境。(2分)“寒”字既写出磬声的清冷,又暗含诗人内心的凄凉;“满空林”以空间的广阔反衬出寺庙的荒芜,强化了历史沉淀的苍茫感。(2分)
注释:
秋日:秋天,秋天时期。
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
远眺:远望,眺望远方。原诗题后诗人自注:寺即陈将吴明彻战场。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本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洛阳陷落,刘长卿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时。
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台已倾废。语出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摇落而变衰。”
秋日:秋天。
望乡:望见故乡;遥望故乡。亦借指思乡。
野寺:位于偏地的寺庙。这里指吴公台上寺。
来人:来的人。
云峰:高耸入云的山峰。
隔:遮断、阻塞。
夕阳:傍晚的太阳。
依:靠,这里含有“依恋”之意。
旧垒:指吴公台。垒,军事工事。按吴公台本为陈将吴明彻重筑的弩台。
寒磬:清冷的磬声,凄清的磬声。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因是秋天,故云“寒磬”。
空林:空疏的树林。因秋天树叶脱落,更觉林空。
惆怅:失意,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
南朝事:因吴公台关乎到南朝的宋和陈两代事,故称。南朝,宋、齐、梁、陈,据地皆在南方,故名。
独至:独到。
参考译文:
秋日里,我登上吴公台上的寺院向远方眺望
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赏析:
此诗作于刘长卿旅居扬州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来到吴公台,写下这首吊古之作。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诗。首联扣题,挈领全篇。由台上落叶起兴,触景生情,悲秋意绪溢满纸端。秋风飒飒,落木萧萧,使人顿生悲凉之意。“秋入”二字有的版本作“秋日”,可能出于对仗工稳的考虑,“秋日”与“古台”相对才恰切。但我以为用“入”字更妥贴,首先它紧承上句末尾时间名词“后”字,揭示了诗人情随景迁的心理流向。其次用“入”字这个趋向动词更有力度,更微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怅惘。怀乡病本足以令人黯然伤神的了;且时又逢秋,这种乡愁之苦就更增一层了,仿佛秋风秋气将诗人的一颗伤痕累累的怀乡之心团团裹挟住,沉甸甸的,无法解脱。再者,律诗首联并不苛求对仗,用“入”字,使句法灵活而不板滞。
颔联宕开一笔,不写乡思;转而细写登台所望之景,别开生面。上句写近景,寺院地处荒山僻岭,故而人迹罕至。着一“野”字,分明投射出诗人处江湖之远、仕途失遇的苦闷;着一“少”字也暗示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下句写远景。隔岸青山层峦叠嶂,云遮雾绕,清净幽深:这样一个超然于熙攘尘世之外的所在或许是荡涤诗人心头重重烦虑的佳处。此联景中含情,宛然有一种横空出世的虚静散淡的韵致。
如果说颔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危房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
- 安全储粮责任制度.docx
- DBJ51T155-2020 富水砂卵石地层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技术标准.pdf
-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VIP
- Lenze伦茨伺服驱动器9400 HighLine配置手册.pdf
- 门诊特定病种定点医疗机构选定表.docx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大单元整体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doc
- Unit 6 Time Lesson 1 It’s seven o’clock(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 (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docx
- 牛津译林版英语 八年级下册 Unit 4 A good read 单元巩固与复习 课件(共23张PPT)(含音频+视频).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