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论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经历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2.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思路及方法。
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探究法、讨论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一组含有等腰三角形的生活图片,如建筑中的屋顶、等腰三角形的衣架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其中的共同图形等腰三角形。
2.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等腰三角形?让学生举例,感受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引出课题: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独特的性质。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第一课时。
(二)探究新知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让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定义,然后给出一些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哪些是等腰三角形。
引导学生总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结合图形,让学生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
实验操作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通过对折,使两腰重合。
观察对折后的图形,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会发现:两腰重合,两底角重合,折痕是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猜想性质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猜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一: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二: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论证性质
性质一的证明
已知:在△ABC中,AB=AC。
求证:∠B=∠C。
分析:要证明两个角相等,可以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来实现。
证明:作顶角∠BAC的平分线AD。
在△ABD和△ACD中,
AB=AC(已知)
∠1=∠2(辅助线作法)
AD=AD(公共边)
∴△ABD≌△ACD(SAS)
∴∠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性质二的证明
已知:在△ABC中,AB=AC,AD是顶角∠BAC的平分线。
求证:AD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
分析:先证明△ABD≌△ACD,得出BD=CD,∠ADB=∠ADC,再根据平角的定义证明∠ADB=∠ADC=90°。
证明:
在△ABD和△ACD中,
AB=AC(已知)
∠1=∠2(辅助线作法)
AD=AD(公共边)
∴△ABD≌△ACD(SAS)
∴BD=CD,∠ADB=∠AD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又∵∠ADB+∠ADC=180°
∴∠ADB=∠ADC=90°
即AD是BC边上的中线,也是BC边上的高。
同理,当AD是底边上的中线时,可证明AD是顶角平分线和底边上的高;当AD是底边上的高时,可证明AD是顶角平分线和底边上的中线。
3.总结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一: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性质二: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
强调:
性质一的条件是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结论是两个底角相等。
性质二是指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这三条线段互相重合,要注意是三线,而不是三条线。
(三)例题讲解
例1:已知:在△ABC中,AB=AC,∠B=80°,求∠C和∠A的度数。
解:∵AB=AC
∴∠C=∠B=80°(等边对等角)
又∵∠A+∠B+∠C=180°
∴∠A=180°80°80°=20°
例2: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1和∠ADC的度数。
解:∵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
∴AD是∠BAC的平分线,AD⊥BC(三线合一)
∴∠1=∠BAC÷2
又∵∠B=30°,AB=AC
∴∠BAC=180°30°×2=120°
∴∠1=120°÷2=6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秋兴八首教案.docx
- 离职结算确认协议书.docx
- 私房菜馆策划方案.docx
- 秋兴八首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 离骚 优秀教案.docx
-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docx
- 秋天教学设计.docx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docx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docx
- 秋天的雨教学案例分析.docx
- 2025年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附答案.docx
- 2025年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完美版.docx
- 2025年办公楼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与研究报告.docx
- 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选修5 三维设计与创意浙教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年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推荐.docx
- 智慧旅游解决方案(18页 PPT).pptx
- 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选修6 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粤教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年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docx
- 2025年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