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临床氨茶碱适应症、临床共识、临床中使用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doc

临床氨茶碱适应症、临床共识、临床中使用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氨茶碱适应症、临床共识、临床中使用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

氨茶碱是嘌呤受体阻滞剂,能对抗腺嘌呤等对呼吸道的收缩作用。茶碱能增强膈肌收缩力,尤其在膈肌收缩无力时作用更显著,因此有益于改善呼吸功能。

说明书适应症

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缓解喘息症状;也可用于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哮喘。

适应症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缓解喘息症状。也可用于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哮喘。

指南共识

氨茶碱已不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规用药选择,且2025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不建议静脉使用甲基黄嘌呤类药物(茶碱或氨茶碱)。因此,临床上应尽量避免静脉使用氨茶碱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仅在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无效时根据患者病情酌情考虑使用。使用期间应严密监护其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

茶碱在临床中使用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茶碱的毒性常出现在血清浓度为15~20μg/mL,特别是在治疗开始,早期多见的有恶心、呕吐、易激动、失眠等,当血清浓度超过20μg/mL,可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清中茶碱超过40μg/mL,可发生发热、失水、惊厥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引起呼吸、心跳停止致死。氨茶碱治疗窗窄,不良反应多且严重,临床在使用期间应注意一些不必要的联合使用,不得超剂量使用氨茶碱,且必要时做血药浓度监测,以免氨茶碱剂量不足导致治疗失败或剂量过大引起毒性反应。

药物对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

1、氨茶碱+西咪替丁

氨茶碱与西咪替丁联合应用可导致茶碱血药浓度升高。氨茶碱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西咪替丁对细胞色素P450酶有抑制作用,与西咪替丁合用时,氨茶碱代谢受到抑制,使其血药浓度升高。

处理措施:同类药物雷尼替丁的CYP的亲和力仅西咪替丁的1/10,但是临床上使用也有导致痉挛等中毒症状的发生。而法莫替丁对氨茶碱的作用没有影响。因此,在使用氨茶碱时,建议选择的抑酸药为法莫替丁。

2、氨茶碱+氟喹诺酮类药物?

氨茶碱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联合使用可导致茶碱血药浓度升高。原因为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为细胞色素P450酶抑制剂,而氨茶碱主要经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两者合用导致氨茶碱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最终可导致茶碱中毒。

处理措施:不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氨茶碱的影响不同,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影响较大,而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影响相对较小。在使用氨茶碱时,建议使用其他种类抗感染药物,若确需使用氟喹诺酮类时,建议选择对氨茶碱血药浓度影响较小的莫西沙星或加替沙星。

其他影响氨茶碱血药浓度的药物:

注意配伍禁忌

氨茶碱注射液pH为8-9.5,pH<8时氨茶碱不稳定,易变色、降效甚至结晶。如维生素C注射液PH为5~7,与氨茶碱混合,可析出茶碱,还可促进维生素C被氧化而破坏,同时还可使氨茶碱的解离度增大,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导致排泄增加,血药浓度降低。氨茶碱与维生素C在同一容器中混合静脉滴注,将促使两药效价同时下降。所以氨茶碱与维生素C不可置同一容器中混合静脉滴注。

此外,氨茶碱注射液还与以下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如葡萄糖酸钙、异戊巴比妥钠、维生素B6、氨苄西林、泛酸钙、琥珀酸钠、氯霉素、庆大霉素、溴化钙、盐酸氯丙嗪、头孢噻吩、青霉素、毒毛花苷K、四环素、肾上腺素、普鲁卡因、毛花苷C、万古霉素、酒石酸白霉素、酚磺乙胺、氨溴索等。

氨茶碱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间配伍禁忌多,在使用期间不应与其他药物在输液器中混合使用。联合用药时,两组药物之间应当规范冲管或更换输液管。

其他注意事项

活动性消化溃疡和未经控制的惊厥性疾病患者禁用。高血压控制不良、心肌缺血、有癫痫或癫痫样发作病史、非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

2、肾功能或肝功能不全、年龄超过55岁,特别是男性和伴发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持续发热、茶碱清除率减低者,血清茶碱浓度的维持时间往往显著延长。应酌情调整用药剂量或延长用药间隔时间。

3、1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急性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心病、发热(≥39℃持续24小时以上,或温度低于39℃持续更长时间)、甲状腺功能减退、肝病(如肝硬化、急性肝炎)、脓毒症伴多器官衰竭、休克、戒烟等风险因素可能降低茶碱清除率。对于存在上述风险因素的患者应慎用氨茶碱;如需使用,应当注意减少药量,降低输注速度,并监测茶碱血清浓度。

4、茶碱进入血液循环后与血浆蛋白结合,茶碱分布容积的增加主要是由血浆蛋白结合的减少造成,且主要发生于早产儿、肝硬化患者、酸血症、老年人和妊娠晚期妇女中。对于低血浆蛋白结合率患者,使用氨茶碱需谨慎,应当监测血清茶

文档评论(0)

医学资料+白衣侠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专业医学资料提供,解决您后顾之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