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案人民版选修1.docVIP

2024_2025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案人民版选修1.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0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素养目标

时空坐标

1.通过精选史料,了解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史料实证)

2.结合相关史实,从经济、政治、个人因素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必定性。(历史说明、唯物史观)

3.通过学习冯太后、孝文帝改革,勾画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后两个阶段。(时空观念)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北方:

(1)建立政权: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

(2)统一北方:439年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

2.北魏统治的危机:

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1)时间:485年。

(2)内容。

①对象: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②土地种类分露田和桑田。露田是无主荒地,年老身死还给北魏政权;桑田可以买卖,农夫终身不必交还。

③义务:农夫要担当肯定徭役杂税。

2.整顿吏治:

(1)缘由:北魏百官以收取租调为谋生的主要手段;贪污成风,不仅影响政府经济收入,也激化了阶级冲突。

(2)

(3)影响。

①对贪赃枉法严惩不贷,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冲突和民族冲突。

②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巩固北魏政权。

3.迁都洛阳:

(1)缘由。

①在鲜卑贵族集中的旧都平城,孝文帝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非难和抵制。

②平城地区产粮有限且常有水旱疾疫之灾,不足以承载大量人口所需的生活供应。

③洛阳地处中原,农业发达,又是当时中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2)概况:493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恩威并施,压制反对派。

(3)影响:①使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②为孝文帝推行改革供应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③它有利于巩固对中原的统治,促进民族交融,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4.革除旧俗:

缘由

适应迁都后的形势,促进鲜卑族主动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内容

仿汉制;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重汉臣

影响

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

【微点拨】

【概念阐释】

1.十六国:该时期自304年蜀地建立成汉、中原建立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北方内迁各族和中原汉族先后在北方和巴蜀地区建立了16个政权,与南方的东晋对峙,是我国历史的大分裂、大动荡时期。

2.北魏冯太后: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北魏孝文帝祖母,汉人,自幼受过良好的教化。孝文帝即位后冯太后临朝听政,主持一切军国大政。早期的改革虽以孝文帝名义进行,但是实际的决策者却是冯太后。

【特殊提示】

1.北魏统一北方后出现严峻的统治危机,根本缘由在于鲜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落后于中原汉族封建文化。因而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定。

2.均田制是把政府限制的荒地安排给农夫,并没有触动地主的土地,因而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但它规定土地的主要部分不得买卖,农夫死后归还国家,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土地兼并。

主题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情境探究】

1.客观条件。

史料一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①,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②;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

——《资治通鉴》

思索:(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的主要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说明)

【点拨】①中“官役”指赋税和徭役,②中“豪右”指地主。

提示:国家赋税没有保障,百姓贫饥流亡,豪强兼并土地。

史料二北魏贵族集团在卑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民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样残酷……自北魏建国后的一个世纪以来,以汉族为主的各族民众暴动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2)史料二反映了北魏怎样的社会状况?(史料实证)

【点拨】依据史料二中画线部分“卑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经济剥削”“各族民众暴动就达七八十次之多”来分析北魏社会冲突激化的缘由及表现。

提示:拓跋贵族接受民族压迫和民族卑视的政策,从而导致了民族冲突和阶级冲突非常尖锐。

史料三下面是嘉峪关魏晋鲜卑贵族墓出土的反映鲜卑族日常生活的壁画《采桑图》和《制陶图》。

(3)史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带来怎样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说明)

【点拨】图中鲜卑族采桑和制陶说明内迁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北方出现民族融合趋势。这有利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推动改革。

提示:问题:鲜卑族主动学习汉族文化,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影响:有利于孝文帝改革的推行。

2.主观条件。

史料(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魏书·高祖纪》

思索:结合史料,说明孝文帝改革与孝文帝个人素养的关系。(历史说明)

提示:孝文帝从小受到汉文化的熏陶,这对他的迁都和汉化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史论阐释】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有利条件:

(1)北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1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