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20CCSB16
4101
郑州市地方标准
DB4101/T113—2024
杨毒蛾防治技术规程
2024-08-16发布2024-11-16实施
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4101/T113—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虫情调查 1
5防治措施 2
6防治效果调查 2
附录A(资料性)杨毒蛾形态特征、分布、为害状及生物学特征 4
附录B(规范性)杨毒蛾标准地调查表 5
II
DB4101/T11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郑州市林业局提出。
本文件由郑州市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ZZTCO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登封市绿化工作服务中心、郑州市林业工作总站、登封市市政和园林绿化服务中心、登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郑州市森林资源事务中心、登封市少林办事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晓刚、胡洪涛、王桂林、杜玉霞、常国伟、杨雪、杨铜辉、王超峰、景新涛、张俊涛、张亚萍、赵俊勇、楚佳衡、张运锋、孙晓辉、谢文娟。
DB4101/T113—2024
1
杨毒蛾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杨毒蛾的虫情调查、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调查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杨毒蛾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1915
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
LY/T2024
轻型直升机喷洒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
LY/T2518
喷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
LY/T2648
林用药剂安全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杨毒蛾Leucomacandida(Staudinger)
昆虫纲(In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目夜蛾科(Erebidac),主要危害杨树、柳树等。形态特征、分布、为害状及生物学特性见附录A。
4虫情调查
4.1调查时间
在4~5月杨毒蛾越冬代幼虫和7~8月当年第一代幼虫发生期进行调查。
4.2踏查
根据寄主植物种类、林龄、林分类型等确定路线,沿林道、河渠、林带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线路进行踏查。查看植物叶片是否有窗斑、孔洞等被害状。发现有为害状,设立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
4.3标准地、标准株设置
4.3.1树木集中连片的片林,以小班为单位,设立标准地详查。标准地面积0.1hm2~0.2hm2,标准地内采用“Z”字形或对角线法随机抽取30株寄主植物作为标准株进行调查。
4.3.2林带每隔5株选取1株寄主植物作为标准株,共选取30株标准株进行调查。
DB4101/T113—2024
2
4.4调查方法
根据杨毒蛾幼虫夜晚上树取食,白天下树隐藏的生活习性,采取树下调查的方式。以标准株树干基部为中心,划取直径1m的样圆,检查树干基部翘皮缝及样圆内枯枝落叶、土块、石块等林地浅表层下幼虫、蛹的数量,统计虫口密度、有虫株率。调查表见附录B。
5防治措施
5.1营林措施
5.1.1营造混交林,增加生物多样性。
5.1.2优先选用适应性、抗逆性强的杨树、柳树等寄主植物优良品种。
5.1.3对现有林分及时抚育管理,清除林地内枯枝落叶、杂草,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提高林木抵抗力。
5.2物理防治
5.2.1人工捕杀
6~7月,结合中耕除草,人工清除树干基部直径1m样圆内的地表枯枝落叶、林地浅表层下的蛹,减少成虫羽化。幼虫危害期清除地表枯枝落叶,人工捕杀树下隐藏幼虫。
5.2.2灯光诱杀
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上旬成虫羽化期,按片林20~30亩、林带每隔200m设置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虫灯的设置、安装使用按照LY/T1915规定执行。
5.2.3草把诱杀
6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化蛹期,用麦草在树干基部捆扎20cm宽的草把诱杀,化蛹结束后及时集中销毁。
5.3生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41_T 2682-2024 连翘嫩枝扦插大棚育苗技术规程.docx
- DB41_T 2684-2024 “全链式”医养结合管理与服务规范.docx
- DB41_T 2685-2024 政府采购系统和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数据共享交换规范.docx
- DB41_T 2729-2024 数字田园数据采集与交换共享规范.docx
- DB41_T 2730-2024 母猪批次化生产繁殖调控技术规程.docx
- DB41_T 2734-2024 聚乙烯燃气管道安装焊接安全技术规范.docx
- DB41_T 2735-2024 综合法人库数据服务和应用接口规范.docx
- DB41_T 2737-2024 核医学131I治疗职业人员内照射剂量体外监测规范.docx
- DB41_T 2742-2024 普通高中学科教室装备指南.docx
- DB41_T 2746-2024 烤烟气象服务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