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情境创设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理解诗歌内涵的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人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以及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之情,并能在朗读中体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字词含义、诗句意思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场景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展现壮丽的山河风光,如长城、黄河、泰山等。

2.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么美丽的祖国山河,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接着说:然而,在古代,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的祖国山河遭受了外敌的践踏。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看看诗人在那样的情况下有着怎样的感慨。这首古诗就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介绍作者及背景(3分钟)

1.介绍作者陆游: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一生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但仕途坎坷,壮志未酬。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豪放,充满爱国激情。

2.介绍写作背景:南宋时期,北方的金朝不断侵扰南宋边境,大片国土沦陷。许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陆游当时已年近七十,退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但他始终心系国家命运,在一个秋天的夜里,他走出家门,迎着凉风,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7分钟)

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

出示诗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范读时强调:仞摩等字的读音,以及诗句的节奏划分,如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4.全班齐读,读得通顺、流利。

(四)理解诗句意思(15分钟)

1.学习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出示注释:三万里河指黄河,黄河长约一万多里,这里形容它很长。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仞是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七八尺。摩天意思是碰到天,形容极高。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华山高耸入云直插云霄。

提问: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两句诗展现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黄河汹涌澎湃,华山巍峨挺拔。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山河景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诗人通过描绘山河的壮丽,与后文沦陷区百姓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

2.学习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出示注释: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泪尽意思是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在金兵的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流干了,他们年年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伐收复失地。

提问: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沦陷区百姓的悲惨生活和他们对南宋朝廷收复失地的急切盼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深切同情。

3.让学生结合注释,完整地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检查。

(五)体会诗歌意境与情感(10分钟)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小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句描绘的画面、诗人用词等方面体会意境:前两句描绘的山河壮丽与后两句百姓的悲惨形成强烈反差,营造出一种悲壮、凄凉的意境。

关于诗人情感:学生可能会回答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对收复失地的渴望等。教师进行总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认真对待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惠州市峰海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300MA54K6GY5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