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第2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2、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及作用?3、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手)法。4、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5、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第3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看描景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远近;听觉、触觉、视觉等的变化2、看写景的方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表现手法(衬托、对比、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白描、侧面烘托……)3、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第4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答题步骤:(1)明确写景特点(远近、高低、俯仰、视听、动静、虚实等)(2)阐释怎样体现这样特色的(手法)(3)分析作用(营造氛围、抒发感情)温馨提示:提问写景特色一般只考虑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不考虑抒情手法。第5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从描写景物方法角度赏析。???????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时空:季节:春夏秋冬时间:早晨中午?傍晚?夜晚第6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远与近的结合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分析】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第7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第8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声与色的结合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第9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第10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ppt
- 胸椎肿瘤术后护理.ppt
- 边际效应的相关问题.ppt
- 老年病人麻醉 (4).ppt
- 骨髓细胞微核实验.ppt
- 糖蛋白与蛋白聚糖.ppt
- 高考完形填空解题技巧.ppt
- 面试、演讲技巧.ppt
- 药理肾上腺皮质激素.ppt
- 胸闷胸痛都是冠心病吗.ppt
- 2025年安徽省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数学模拟试卷带解析附完整答案(夺冠).docx
- 护理质控的八大重点环节.pptx
- 2025年安徽省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数学模拟试卷带解析附完整答案(必刷).docx
- 公司团建活动总结(集合15篇).doc
- 2025年安徽省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数学模拟试卷带解析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docx
- 2025年安徽省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数学模拟试卷带解析附参考答案(黄金题型).docx
- 2025年安徽省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数学模拟试卷带解析附参考答案(巩固).docx
- 公司销售个人工作心得体会.doc
- 2025年安徽省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数学模拟试卷带解析(精华版).docx
- 生物细胞创意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