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浙江省地方标准
《梨栽培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标准编制小组
2025年3月
一、立项背景
梨是浙江省传统的特色优势水果,栽培历史悠久,梨产
业是浙江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优势产业之一,已成为我省
各地发展农村经济、脱贫致富的一个主导产业。我省育成和
主栽的砂梨系品种如‘翠玉’‘初夏绿’‘翠冠’‘黄花’
等以汁多味甜、石细胞少、肉质细嫩、品质优异,在全国占
有重要地位,现有种植县(市、区)83个,全省栽培面积约
25万亩,露地栽培超八成,年产量达37万吨以上,产值超
15亿元。近年来,围绕打造“精品果业”的目标,全省梨产
业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调整,梨生
产正向“绿色、优质、轻简化”方向发展,在强调适地适栽
和按品种特性采取相应的标准化开展生产的同时,对水果包
括梨的精品化、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因此,为推进我省梨产业优质高效转型发展,提高梨生
产标准化水平,生产上迫切需要对原发布的《梨栽培技术规
范》(DB33/T913-2014)进行修订,修订一套适用性广、
操作简化、生产精品化、产品食用安全的栽培管理规范。
浙江省地方标准《梨栽培技术规范》(DB33/T913-2014)
于2014年颁布实施,已超10年,梨产业结构发生较大的调
整,消费者不仅关心果品外观和内在品质,而且越来越关注
果品的食用安全性。原标准中的一节技术质量指标已不适应
当前精品果业发展要求,特别是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一些标
准要求不够高,另外,原标准是在劳动力相对富余的情况下
制定,部分技术措施已不适应当前产业发展要求。应调整栽
培管理模式、肥料施用准则、留果标准、产品质量要求等内
容,加以补充轻简化生产、控量提质、病虫害综合防控和农
药减量增效等内容。随着气候变暖,台风、干旱等极端天气
频发,严重影响我省梨产业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梨灾害性天
气防范和灾后管理加以补充。国内外现行的梨栽培管理标准
中,大多与我省的气候、土壤、人文、消费等方面互异,在
标准制订上与本省生产、消费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我省现
行《梨促成栽培技术规范》仅适用于大棚设施栽培,而我省
80%以上为露地栽培,存在较大不匹配。因此,生产上迫切
需要对原发布的《梨栽培技术规范》进行修订,建立一套环
境友好、操作简便、省力宜机、优质安全的梨露地栽培管理
规范,该标准的实施将对我省梨产业绿色、精品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二、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浙市监函[2025]1号文《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
达2025年第一批浙江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下达
了《梨栽培技术规范》制标任务。
(二)起草单位与主要起草人
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东阳市水果行业
协会、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阳市种植业技术推
广中心
起草人:
(三)主要工作过程
1.成立起草小组
2025年,标准制订任务下达后,承担单位浙江省农业技
术推广中心会同参加编制工作的科研、生产单位技术人员组
成标准起草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
技术路线和主要措施。
2.生产调研和试验研究
针对浙江省梨生产的实际情况,项目组查阅国内外有关
资料,收集梨生产,科研、推广部门的意见,深入杭州、宁
波、嘉兴、金华等梨主产区开展梨建园、适栽品种及栽培管
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的调研,总结生产经验,进行认真细
致的分析和归纳整理,形成一套科学的梨生产技术指标和参
数。
3.形成征求意见稿
2025年2月根据GB/T1.1的要求,编制完成了《梨栽
培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的初稿,并分发各起草单位,征求
各方意见,并于3月中旬形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4月
1日在浙江标准在线进行社会意见征求。
4.征求社会意见
4月1日,本标准及编制说明的征求意见稿在“浙江标
准在线”进行社会意见征集,根据《浙江省标准管理条列》
的规定,编制小组以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浙江大学、浙
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农科院、杭州市农科院、金华市农科院、
台州市农科院、衢州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以及杭州、
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