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检测试题(含解析).pdf

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检测试题(含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检测

试题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

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耕地利用兼具碳源与碳汇双重效应,耕地利用净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生产过程(包含农用物资投

入、灌溉等)中的碳排放以及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碳吸收相关。下图示意1990~2020年江苏省耕地

地均净碳排放强度大于0区域几何重心迁移轨迹。研究表明,各年度地均净碳排放为正值的区域主

要为各城市市辖区范围内的水田;与其他地区相比,30年来苏南各市地均作物碳吸收效应呈降低

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全省30年来几何重心移动轨迹表明,江苏各地地均净碳排放强度增长速度()

A.江苏南部地区快于江苏中北部B.江苏南部地区慢于江苏中北部

C.江苏东部地区快于江苏中西部D.江苏东部地区慢于江苏中西部

2.各城市市辖区范围内的水田地均净碳排放为正值的主要原因有()

①水稻田中会产生甲烷②水稻生长产生二氧化碳

③农用物资投入强度相对较大④灌溉机械灌溉效率较高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3.30年来苏南各市地均作物碳吸收效应呈降低趋势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减弱B.种植结构改变C.干旱灾害频发D.作物面积减少

【正确答案】1.A2.C3.B

【1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江苏全省30年来耕地地均净碳排放强度大于0区域几何重心整体向南部移动趋

势明显,表明江苏各地地均净碳排放强度增长速度变化为南北向变化,说明江苏南部地区耕地地均

净碳排放强度增长速度显著快于江苏中北部。A选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由文中信息可知,净碳排放应等于碳排放减去碳吸收,其值为正,表明该区域碳排放大于碳吸收。

水田中的微生物在低氧环境中产生甲烷气体,①正确;水稻生长进行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

②错误;市辖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药、化肥、农膜、农业机械的使用量较大,其生产过程中

排放碳,农业机械使用时排放碳,③正确;灌溉机械灌溉效率高,会减少碳排放,④错误。ABD

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故选C。

【3题详解】

30年来苏南各地太阳辐射及旱涝灾害现象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AC选项错误;地均作物碳吸收减

少,与作物总面积减少无关,D选项错误;作物种类不同,光合作用能力不同,碳吸收能力不同,

故种植结构改变可能导致地均碳吸收减少。B选项正确;故选B。

农作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进行碳汇。但农业耕种也会排放二氧化碳:化肥农药的

使用、农业机械的使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等。

我国现状耕地虽已能基本满足人畜需粮,但也使得猪肉和牛肉的产量不均衡。我国大约有10%

的耕地由于本身呈碎片化分布而不能进行规模化耕种,为了提升它们的综合产出潜力,有学者就它

们的利用方式提出了两种结构性优化调整的模式。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4.在调整模式一之下,部分谷物耕地被改种牧草和果树,虽然会造成谷物粮食生产减少,但更高

价值农产品产量将增加。该模式的制定与我国哪一项农业国情最相关()

A.生产猪肉所消耗的谷物少B.牛肉对进口的依赖度更大

C.需要果树来发挥生态效益D.多元化食品的需求无法满足

5.在调整模式二之下,林地间隙中的碎片化谷物耕地将被退耕还林,在另一区域会将相同面积的

碎片化林地开垦为谷物耕地并进行规模化耕作,预期全国粮食和猪肉产量都会因此增加。那么适合

退耕还林的区域以及适合大规模新开垦耕地的区域分别为()

A.云贵高原东北平原B.黄土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穆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