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屈原列传》《苏武传》群文阅读比较探究(教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VIP

《屈原列传》《苏武传》群文阅读比较探究(教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9课《屈原列传》《苏武传》群文比较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比较两位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和形象特征

2.比较两文的主题思想,感悟历史的借鉴意义

教学课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把握人物形象两位历史人物他们的经历有何相似点,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学生自主概括人物经历)

屈原:政治正确主张、无畏斗争精神、高尚的个人品格、爱国精神。

?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被怀王重用担任左徒,他清醒地看到战国七雄中秦的野心,楚国外交政策唯有联合齐国,用一个最大疆域一个最有钱财,共同抵抗强秦,才是正确的政治主张。司马迁选用很大篇幅叙述楚国和齐、秦的关系,历史恶果和教训,来证明屈原的正确。屈原任左徒时,楚齐联合,秦国无犯。屈原被疏远,秦国派张仪离间楚齐,用土地诱骗,破坏联盟;张仪不认账,激怒楚怀王,楚秦大战,秦胜楚败。屈原出使齐国修复关系。张仪来楚安然归秦,屈原建议追杀张仪,未果。秦骗楚怀王去秦,屈原劝阻未果,楚王客死秦。顷襄王继位,忘却仇恨,任用亲秦派子兰,流放屈原,被秦灭国。一次次楚秦的交往中,证明着屈原主张的正确。?屈原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挽救楚国的危亡,和上官大夫、子兰斗争到底,敢于提出自己的主张。他没有因为被疏远、被罢黜、被贬谪而有丝毫改变,勇敢无畏,绝不同流合污。虽然遭谗去职,流放江湖,但他仍然关心朝政,热爱祖国,最后毅然自沉汨罗,来殉自己的理想。《离骚》的原因是这样的:“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苏武:睿智通透、果敢坚强、民族气节、爱国精神。

苏武,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天汉元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归汉,拜典属国。神爵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余岁。“苏武牧羊”亦成为坚贞不屈的象征。

苏武是一个睿智通透、果敢坚强的人,副使告诉他自己提前知道谋反的事,被牵连,苏武马上预见到自己会被牵连,为了国家不受辱,自己果敢地选择自杀。?他的民族气节、爱国精神,在三次招降,19年被扣没有投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卫律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他怒斥,反抗激烈;被流放到北海,环境极端恶劣,他手握汉节,和自然环境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昔日好友李陵劝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用自己的正气感染唤醒了李陵的爱国之情,羞耻之心。

活动二学习人物精神比较节选部分人物事迹及品质,体味屈原及苏武各自坚守着什么?

《屈原列传》

问题:文章中写到了屈原哪些事迹,分别展示了他怎样的品质?

1-3段:主要叙述的是屈原由“王甚任之”到“王怒而疏”。交代了屈原的才干,介绍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最后赞美志洁行廉,可与日月争辉。

4-7段:主要叙屈原被免官职后,楚怀王三次被秦欺骗,最终客死秦国。从侧面反映了屈原在楚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价值。

8-9段:叙述屈原被“迁”的过程。写出了屈原的“衷”与“贤”,阐明他与楚国命运的息息相关。

10段:叙述屈原和渔父的两次对话。

第一次解释屈原悲剧的原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第二次突出了屈原高贵品质:宁愿葬身鱼腹,也不同流合污、苟且偷生。

《苏武传》

问题:文章中记叙了苏武哪些事迹,展示了他怎样的品质?

1段:出使匈奴,以求通好。

2-8段:三次招降,苏武不屈

9-10段:汉匈和亲,白发归汉这些事情分别从不同角度表现苏武的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

屈原的坚守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坚守正道坚守礼节坚守高洁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坚守:忠君爱国复兴楚国之情志,矢志不渝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坚守:洁身自好至死不渝的决绝态度

苏武的坚守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