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4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发展(斯大林模式)

(1)成就:

①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

③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提高。

(2)问题: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落后,个人崇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缺少活力。

2.改革: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搞僵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没了

赫鲁晓夫

改革

1953~1964年

内容

政治

①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实施轮换制度和任期制)

②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也对社会主义阵营产生重大影响,如中国在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召开了中共八大,日益反思苏联模式的弊端,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经济

农业:(农业是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口,中国改革开放同样也是以农业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①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

②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

③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下放部分权力

外交

【知识拓展】提出“三和路线”首次访问美国。

评价

积极

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

①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

(赫鲁晓夫在苏联推广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忽略了苏联自然环境对种植玉米的限制,赫鲁晓夫改革后期,苏联粮食出现严重危机,导致苏联不得不进口西方的粮食)

②1957年,苏联成果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局限

①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做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②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仍然严重失调。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

前期

内容

工业: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重点在重工业领域)

军事:20世纪70年代,为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仅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继续坚持把科技发展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苏攻美守)

评价

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后期

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

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老人政治,改革步履维艰)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

前期

经济

内容: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结果:缺乏配套措施,收效甚微。

后期

政治

①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②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

结果

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从根本上否定科学社会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具有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

3、解体:

(1)原因:

①历史原因: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③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2)过程

①苏共放弃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导致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严重。

②导火索:1991年8月19日,苏联领导人发动八一九事件,试图阻止苏联的解体,很快失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③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名词解释】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并不是主权国家,是苏联解体后各独立主权国家的协调组织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政变

1.建设

(1)建立:二战胜利前后,东欧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它们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显著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地理范围和世界影响)

(2)成就:国民经济恢复;人民生活和教育水平提高。

(3)问题:大都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改革

(1)南斯拉夫(最早)

①内容: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权力下放。

②评价:调动积极性;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国家分裂埋下隐患。

(2)其他国家:曾取得显著成效,遭到苏联镇压

3.东欧剧变:1989—1992年(剧:时间短、速度快;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1)原因:(长期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照搬苏联模式,严重阻碍本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

①20世纪80年代,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

②苏联鼓励东欧改革

③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2)表现: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抛弃共产党的领导单位,实行政治多元化

(3)结果:1989~1992年,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

(4)概况: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东欧方案失败。

①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变化相对平稳

文档评论(0)

安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