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庭芳·归去来兮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①,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疊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②。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③,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①再闰:阴历五年两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故称。②洛水清波: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故云。③柔柯:细枝,指柳条。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句“归去来兮”,直接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首句,但表达的归情与陶渊明有所不同。
B.“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以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叹,加浓了失意思乡的情感氛围。
C.词人措辞含蓄,由对黄州风物的留恋转而寄情于眼下的秋风洛水,自适之意悄然取代了愁苦之情。
D.这首词结构浑然天成,用语不假雕饰,描写真切细致,充分体现苏东坡的才情与性情。
16.此词结尾的临别告语,新颖独特却又情真意切,请结合本词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5.C(“秋风洛水”并非眼下之物,而是词人瞻望自己即将到达之地的风物。)
16.①词人嘱托黄州父老照顾雪堂细柳、勤晒蓑衣待其重返故地。(1分)
②将“堂前细柳”拟人化,说柳惦念我,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对黄州的留恋,以及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与上片情意呼应。(2分)
③临别告语一反传统别情诗词的伤感基调,将离别时所感受到的浓浓的人世温情以幽默的拉家常,化解了离别的感伤,婉转道出其眷恋惜别之意与归隐田园之志。(3分)
(共6分,答出①给1分,②给2分,③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句“归去来兮”,直接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首句,但表达的归情与陶渊明有所不同。B.序言和上片部分,词人介绍了自己将离开黄州和汝州,回到岷峨,与雪堂邻里和江东好友依依惜别的情景。C.临别之际,春秋社日的劝饮场面、黄州父老的情谊,都让词人恋恋不舍。D.这首词语言质朴,如娓娓叙谈,情致温厚,描写也真切细致,从中可见苏东坡的才情与性情。16.南宋周辉对东坡词有这样的评价:“居士词岂无去国流离之思,殊觉哀而不伤。”论者以为用来概括这首词的情感特征非常恰当,请结合本词内容予以阐述。(6分)参考答案:15.(3分)B16.(6分)去国流离的怅恨失意:上片前五句,既写出了宦途失意、有家难归的怅恨,又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无限悲慨。下片首句表达人生漂泊无定、来往如梭的悲叹。哀而不伤:下片想象即将赴任之地洛水之畔汝州的生活,“闲”字透出作者的闲适自得:作者嘱托黄州父老照顾雪堂细柳、勤晒蓑衣待其重返故地,以幽默的拉家常化解离别的感伤。总之,情致温厚,乐观旷达,哀而不伤。
注释:
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满庭霜”“潇湘夜雨”“话桐乡”满庭花“等。以晏几道《满庭芳·南苑吹花》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后段各十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五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归去:回去。晋代陶潜《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去黄移汝:离开黄州,改任汝州。
留别:离别时留为纪念。
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位于长江边上。
邻里:同一乡里的人。
二三君子:犹二三子。
李仲览:即李翔。李翔,宋兴国军人,字仲览。神宗元丰间进士。博学工吟咏,苏轼谪黄州每访之,翔后作怀坡阁以寓思慕之意。
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隋唐以前,是南北往来主要渡口的所在,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遂:于是,就。
遗(wèi):赠予;送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万里:形容极远。
岷(mín)峨(é):四川的岷山与峨眉山,此代指作者故乡。
百年:指人寿百岁。
强半:大半。这年苏轼四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河北省沧州市五县联考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北京市景山学校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名名默写 (含答案).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各地联考试题典例汇编.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语言文字运用之2月各地联考试题典例汇编.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教材中那些尚未被命题开掘的地方(必修下20题).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教材中那些尚未被命题开掘的地方(选择性必修上15题).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各地模考题目及范文汇编.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热点人物素材(李子柒+梁文锋+饺子导演+黄旭华+李晓华等).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之“画面描写”17种写法+案例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