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肥胖病(单纯性肥胖)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肥胖症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及(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常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肥胖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称为继发性肥胖症。肥胖症与多种疾病如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肥胖症极为重要。
(一)、西医临床表现
1.肥胖症可见于任何年龄,女性较多见。多有进食过多及(或)运动不足病史。常有肥胖家族史。
2.轻度肥胖多无症状,仅表现为体重增加、腰围增加、体脂率增加超过诊断标准。中、重度肥胖症可引起胸闷、气急、胃纳亢进、便秘腹胀、关节痛、肌肉酸痛、易疲劳、倦怠以及焦虑、抑郁等。
3.伴随病或并发症临床上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等疾病常同时发生,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认为均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称为代谢综合征。肥胖症还可伴随或并发睡眠呼吸暂停、胆囊疾病、高尿酸/痛风、骨关节炎、生殖功能下降(女性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性多有阳痿不育、类无睾症)及社会和心理问题,以及某些癌肿(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等)发病率增高等。
(二)、西医诊断要点
1.测量身体的肥胖程度和体内脂肪分布。
(1)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测量身体的肥胖程度。
BMI(kg/m2)=体重(kg)/[身长(m)]2
(2)理想体重(idealbodyweight,IBW):测量身体的肥胖程度。
IBW(kg)=身高(cm)-105
或:[身高(cm)-100]X0.9(男性)或0.85(女性)
(3)腰围或腰/臀比(waist/hipratio,W/H):反映体内脂肪分布。病人取直立体位,腰围在腰部肋下缘与髂骨上缘间中点水平测量,臀围于耻骨联合水平测量臀部最大周径。
(4)CT或MRI:估计或计算皮下脂肪厚度或内脏脂肪量,是评估体内脂肪分布最准确的方法,但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5)其他:身体密度测量法、生物电阻抗测量法、双能X线(DEXA)吸收法测定体脂总量等。
2.诊断标准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界限建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2):我国成人BMI18.5~23.9为正常范围,18.5为体重过低,≥24为超重,≥28为肥胖;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为腹部脂肪积聚。
3.鉴别诊断
仔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对肥胖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1)肥胖发生的年龄,进展速度等。
(2)既往史:是否有继发性肥胖相关疾病病史等。
(3)药物应用史:抗精神病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如皮质激素或避孕药、胰岛素和磺脲类降糖药物、某些α和β受体阻滞药等降压药物。
(4)生活方式:进食量、进食行为、体力活动、吸烟和饮酒等情况。
(5)家族史:一级亲属是否有肥胖史。
(1)鉴别水潴留性肥胖症。
(2)鉴别继发性肥胖症、下丘脑性肥胖、皮质醇增多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4.肥胖并发症及伴随病的诊断如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痛风、胆石症、呼吸睡眠暂停等,应予以诊断以便给予相应的治疗。
(三)、中医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
体重超出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Broca标准体重)20%以上,或体重质量指数[体重质量指数=体重(kg)/身高(m)2]超过24为肥群,排除肌肉发达或水分潴留因素,即可断为本病。
初期轻度肥胖仅体重增加20%-30%,常无自觉症状。中重度肥胖常见伴随症状,如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气短气喘,腹大胀满等。
二、辨证要点
1.辨标本虚实
本病多为标实本虚之候。本虚要辨明气虚,还是阳虚。标实要辨明痰湿、水湿及瘀血之不同。
2.辨明脏腑病位
肥胖病有在脾、在肾、在心肺的不同,临证时需加详辨。肥胖病变与脾关系最为密切,临床症见身体重着,神疲乏力,腹大胀满,头沉胸闷,或有恶心,痰多者,病变主要在脾。病久累及于肾,症见腰膝酸软疼痛,动则气喘,嗜睡,形寒肢冷,下肢浮肿,夜尿频多。病在心肺者,则见心悸气短,少气懒言,神疲自汗等。
三、治疗原则
针对肥胖本虚标实的特点,治疗当以补虚实为原则。补虚常用健脾益气;脾病及肾,结合益气补肾。泻实常用祛湿化,结合行气、利水、消导、通腑、化瘀等法,以祛除体内病理性痰浊、水湿、瘀血、膏脂等。其中祛湿化痰法是治疗本病的最常用方法,贯穿于本病治疗过程的始终。
(一)、分证论治
1.胃热滞脾证
多食,消谷善饥,形体肥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心烦头昏,口干口苦,胃脘灼痛,嘈杂,得食则缓。舌红苔黄,脉弦滑。
证机概要:胃热脾湿,精微不化,膏脂瘀积。
治法:清胃泻火,佐以消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