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docxVIP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与态度:领悟作者面对人生挫折的旷达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鉴赏怀古诗词写景、怀古、抒情的自然结合的艺术表现力,体味豪放派词的意境及其风格特点。

2、感悟词人复杂的精神世界,理解“人生如梦”的感慨。

【学情分析】

这首词针对的学习对象是高一学生。基于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理解诗词的能力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提高。而且,初中阶段也选读了苏轼的《定风波》,学生对作者生平已有过基本的了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会放在情感的挖掘和鉴赏手法的掌握上。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提问法;

3、讲授法;

4、合作探究法。

【教学辅助】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刚才播放的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这首歌曲会让我们想到那个鼓角争鸣、充满纷争的乱世——三国,那是个催生英雄的时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时期的英雄,作为大文豪的苏轼,他又最欣赏谁呢?让我们一起追随苏轼的脚步,走进黄州赤壁,重温三国的古战场,追慕千古风流人物。

二、预习检查

1、关于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一生宦海浮沉,书文、诗、词、画,俱成大家。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2、写作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三、初读感知,朗读词作

1、一名同学配乐试读,教师纠正强调以下字的`读音;

浪淘尽(táo)初嫁了(liǎo)羽扇纶巾(guān)樯橹(qiáng)

华发(huā)一尊还酹江月(lèi)

2、朗读评价:从语速、语调、情感把握等方面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全班齐读。

四、合作探究,理解词作

(一)从题目入手

念奴娇:词牌名;赤壁怀古:题名;题材:怀古咏史词

(二)赏析上阕——“观眼前之景”

1、学生齐读上阕。

2、讨论问题: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主要集中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明确: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雄奇壮观的赤壁的奇景和波涛汹涌的长江景象。

集中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些词句上。

3、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明确:这首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也为下阕中周郎的出场造势,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4、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千堆雪。”

问题:这句话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勾勒出一幅怎样的赤壁画面?

传神之字:乱穿惊拍卷雪(夸张、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

画面描绘:陡立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一望无际的江面上涌起了千万堆奔腾澎湃的雪浪。雄奇、壮丽的赤壁之画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阕追怀英雄渲染气氛。

5、品析词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作用。

明确:只有这样的赤壁长江也才能千呼万唤出英雄的形象。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与下文的“遥想公瑾当年”完成了自然转换。写景为人物出场做铺垫,这种写法是衬托。

(三)赏析下阕——“怀古人之事”“抒一己之怀”

1、探讨周瑜的形象特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词人给我们描写出了一个怎样的周瑜呢?

明确:

①称呼:公瑾。称字表示尊敬。

②婚姻状况:小乔初嫁了。思考:为何不是出嫁?作用何在?要点:年轻有为;衬托手法,美女配英雄;周瑜同孙权的亲戚关系也是其成功的重要条件。

③相貌打扮:雄姿英发,羽扇纶巾,风度翩翩,儒将风采。也衬托出他大战时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形象。

④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点拨:以少对多,却能如此从容淡定,展现了他用兵如神、战功卓越的形象,更显其英雄本色。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遥想”以下几句塑造出一位春风得意、威武英俊、年轻有为、儒将风度的青年将领的形象。

2、苏轼与周瑜的形象构成什么关系?

明确形象:

人物周瑜苏轼

年龄34岁47岁

外貌气质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职位东吴都督(被重用)团练副使(虚职)

功业功成名就功业未成

对比关系,更加突显了苏轼的人生悲

文档评论(0)

Savio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