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清明节主题班会方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明忆传统缅怀寄深情

——清明节主题班会方案

一、班会背景

清明节作为中国重要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文化内涵与民族情感。它既是缅怀先人、传承家族文化的时刻,也是亲近自然、感受春日生机的契机。然而在现代社会,部分学生对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价值认知不足。开展此次主题班会,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铭记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

二、班会主题

清明忆传统,缅怀寄深情

三、班会目标

1.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清明节的来源、习俗、饮食文化,丰富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增强文化底蕴。

2.通过讲述革命先烈事迹,引导学生深刻领悟革命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3.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鼓励传承和弘扬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将传统融入现代生活。

四、班会准备

1.让学生收集清明节的来源、习俗、饮食、革命先烈事迹等相关资料,制作图文并茂、内容详实的PPT,融入图片、诗词、故事等,增强趣味性与吸引力。

2.准备与清明节相关的视频资料,如清明节习俗介绍纪录片、革命先烈事迹动画短片等,用于辅助讲解。

3.准备便签纸和笔,方便学生记录重点内容与感悟。

4.准备与清明节相关的小道具,如柳条、青团等,用于现场展示与互动。

五、班会过程

(一)知晓清明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前后,也就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时期。它是中国传统的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二)溯源清明

1.清明节的来源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2.寒食节的传说

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封赏了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亲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

3.寒食节与清明节的演变

古时,寒食是缅怀和感恩为主题的祭扫节日。清明是踏青春游的日子。后来,清明节演变成祭祖日,在这一天主要是祭祖和扫墓。扫墓从唐朝开始盛行。唐朝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唐玄宗诏令“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随着时间的迁移,寒食节的习俗渐渐融入了清明节。后来就逐渐转变为清明扫墓了。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真切地反映了和日当时清明扫墓的情景和氛围。

(三)习俗展示

1.扫墓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2.踏青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3.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4.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之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教育管理、教案定制、学生试卷、教育文案、教育论文、教师培训、教学课件、活动课件、幼儿教育。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9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