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pptxVIP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三、时空定位;导入新课;目录;一、农业工具的变化;一、农业工具的变化;一、农业工具的变化;【探究一】生产工具的发明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合作研究】根据材料,指出铁农具的使用产生的影响。;2.灌溉工具的变化;3.畜牧工具的变化;1.通过考古发现,在吠陀时代,印度人懂得了人工灌溉和施肥,并出现了牛耕;农田做有畦沟,与灌溉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天文历法知识也产生和发展起来。这说明

A.水利灌溉决定经济态势B.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C.印度农业重视精耕细作D.生产摆脱自然条件制约

2.秦代《厩苑律》规定:“以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肤(评比)田牛。卒岁,以正月大课之,最,赐田啬夫(掌管地方赋税和农事的小吏)壶酉(酒)束脯”,并为其免除一次更役,“殿(最差者)者,淬(责备)田啬夫”,并罚饲牛者资劳两个月。据此可知,这些规定有利于

A.完善京官考课体系B.提高基层治理效率

C.扩大农户生产规模D.保障公共物资供;二、手工业工具的变化;2.陶瓷工具的进步;五大名窑传世经典;3.金属冶炼工具的进步;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在公元31年由杜诗创制,其原动力为水力,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将回转运动转变为连杆的往复运动。人类早期的鼓风器大都是皮囊,我国古代又叫“橐”。一座炉子用好几个橐,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或“排橐”。用水力推动这种排橐,就叫“水排”。;1.中国陶瓷一度垄断东非市场,750年后阿拉伯帝国的工匠们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光瓷”。他们在烧制上釉的罐子上涂上一层银和铜,使其变得闪闪发光。这些罐子挤占了中国陶瓷在东非的市场份额。这表明

A.中国海外贸易优势丧失B.科技创新推动帝国扩张

C.欧亚文明融合进程加快D.商业竞争促进技术革新

2.良渚文化钱山漾遗址出土了许多竹篓、竹篮、竹席、竹绳、蓬盖、簸箕等竹编器物。其中篓、篮等容器的下半部用扁篾编制,口沿处则用竹丝编制,还出现了梅花眼等复杂的编织手法。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区

A.社会生产生活能力较强

B.手工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C.男女劳动分工趋势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全国;类别;耕作工具;三、劳作方式的发展;2.农业家庭式劳作;3.农业庄园式劳作;4.手工业劳作方式;1.清朝乾隆年间,山西晋城泽州大阳镇开始出现集中生产的冶铁大户,他们改变了以前分散的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把大批的手工业者集中起来同时冶炼生铁和熟铁,从而形成了较完整的制铁体系。由此可推知,当时大阳镇

A.营商环境得到极大改善B.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C.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D.存在新的经营方式

2.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出现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靡不借瓷资生”,“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小农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B.城乡商品市场逐渐扩大

C.劳动力商品化趋势明显

D.地方社会秩序比较紊乱;五、本节精练;3.徐光启《农政全书》云:“(松江)壤地广袤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其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自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枲、纻,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由此得出,当时

A.手工纺织成为江南支柱产业

B.地方政府放松重农抑商政策

C.南方经济重心地位更加凸显

D.江南成为国家赋税主要来源

4.清朝乾隆年间,山西晋城泽州大阳镇开始出现集中生产的冶铁大户,他们改变了以前分散的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把大批的手工业者集中起来同时冶炼生铁和熟铁,从而形成了较完整的制铁体系。由此可推知,当时大阳镇

A.市镇经济高度繁荣B.营商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C.存在新的经营方式D.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6.(2020新课标Ⅱ)明代官营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优质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