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 高考备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附答案.docVIP

2025年 高考备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附答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备考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年高考备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16小题)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苦竹记

〔明〕陆树声①

①江南多竹,其民习于食笋。每方春时,苞甲出土②,头角茧栗③,率以供采食。或蒸瀹④以为汤,茹介茶荈⑤以充馈,好事者目以清嗜,不靳⑥方长。故虽园林丰美,复垣重扃,主人居常爱护;及其甘于食之也,剪伐不顾。

②独其味苦而不入食品者,笋常全。每当溪谷崖陆之间,散漫于地而不收者,必弃于苦者也。而甘者至取之或尽其类。然甘者近自戕,而苦者虽弃,犹免于剪伐。夫物类尚甘,而苦者得全。世莫不贵取贱弃也,然亦知取者之不幸,而偶幸于弃者,岂《庄子》所谓“以无用为用者”比耶?

③予廨⑦舍之西南隅,有竹丛生,出败甓间,既非处于复垣重局,仅比于溪谷崖陆,散漫无收者,而不虞于剪伐,以其全于苦也,而过者方以苦竹藐之。予读《庄子》,适有味其言也,感而为之记。

[注]①陆树声,明代学者,松江华亭人。②苞:通“包”,竹笋外包壳叶,如穿盔甲。③角茧栗:竹笋如茧、栗般小。④蒸瀹:瀹,yuè,蒸煮。⑤茶荈chuǎn:粗茶。⑥靳:怜惜。⑦廨:官吏办公的地方。

(1)对第①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人嗜竹之盛:春天笋刚出土,便争相食用。

B.竹笋蒸煮后能治疗眼疾,遂将其作为馈赠之礼。

C.为竹笋,主人筑起了重重围墙,设置道道门户。

D.一旦竹笋能食用,又剪伐不顾,毫无顾惜之情。

(2)对第②段解说不妥当的一项是

A.苦竹生长于荒郊野外,一直无人维护备受冷落。

B.甘笋受尽宠幸,结果却被剪伐,成了盘中美食。

C.苦竹虽然不被人关照爱护,反而因此得以保全。

D.本文主旨乃否定甘竹以小幸换来大不幸的行为。

(3)请赏析本文“以小见大,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自京师乘风雪

乘:趁着

B.越长城之限

限:界限

C.蹬几不可登

磴:石阶

D.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停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余始循以入

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崖限当道者

C.泰山之阳

越长城之限

D.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余所不至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描写对象一句一换,富有层次感,描写出泰山的风貌,为介绍泰山路线和观日出做铺垫。

B.“及既上”至段末呈现泰山夕照,由低到高,又以近处“半山居雾若带然”来侧写泰山的高峻。

C.叙述从京城到泰安,仅用“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寥寥数语,简洁明快。

D.小细节与大印象结合,在小细节刻画中烘托对泰山的大印象,如用“其级七千有余”等烘托泰山的高峻。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如”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五六十

如:比如

B.纵一苇之所如

文档评论(0)

风中路标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学习资料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