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调研问卷之2
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评价及验收标准调研问卷
项目名称:
您的从业年限()
A10年以下B10-20年C20-30年D30年以上
您从事的工作为()
A建设单位B设计单位C施工单位D监理单位E检测单位
F工程咨询单位G相关研究学者
您的职称是()
A初级B中级C副高级D正高级
您认为创建示范形成下列哪种类型创新成果更有助于成果推广()(多选,请按照重要性排序填写)
A专利B省部级工法C标准规范D技术指南E著作
F公开的技术总结/报告G其他:(如有,请补充)
请结合工程建设经验,您认为以下哪些数据可较为详实的统计()(多选)
A各环节钢筋用量B结构构件数量C隐蔽工程工程量D可更换构件数量
E机械化设备/智能化设备投入F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率
G一线作业工人人工成本H经技能/职业资格认证的技术工人数量
I采用经认证的四新技术数量J其他:(如有,请补充)
请结合工程建设经验,对以下工程实体质量指标重要性进行排序(可以并列),序号越小则认为该因素越重要,1表示该影响因素最重要。(不可全为1或2,至少排序到5)
()I类桩占比()墩台垂直度()钢结构焊缝探伤合格率
()桥梁上部构件钢筋保护层合格率
()桥梁下部构件钢筋保护层合格率
()桥梁结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隧道衬砌厚度
()隧道二衬混凝土强度()隧道二衬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合格率
()隧道钢支撑安装间距合格率()锚杆抗拔力或长度合格率
()沥青路面弯沉合格率()沥青路面渗水系数
()路面面层厚度()路基压实度合格率
()原材料抽检合格率()其他:(如有,请补充)
您认为以下哪些选项作为综合指标评价相应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较为合理()(多选)
A以多项实体指标作为标准的工程构件分级评价(例如:当“保护层厚度大于95%、强度合格率100%、强度标准差小于2、未出现裂缝”的桥梁构件为A级)
B按照交通运输部《品质工程桥梁预制构件质量提升技术和管理指南》附录《桥梁预制构件外观质量分级评定标准》对预制构件外观质量进行评价
C按照交通运输部《“两区三厂”建设安全标准化指南》附录D《“两区三厂”使用前验收表》、附录E《“两区三厂”定期检查表》评价的“两区三厂”标准化水平。
D以单一实体指标合格率作为标准分级评判的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率(例如: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95%的桥梁上部结构构件占比80%)
E以首件工程指标作为标准,将项目同一类构件平均抽测结果与之比对,评价过程管理水平
F以首件工程指标作为标准,将项目同一类构件达到(或超过)首件标准的数量占比作为评价过程管理水平
G设计原因导致的工程变更造成的额外投入占工程概算的比值评价设计精细化水平
H其他建议:(如有,请提供)
您认为除工程建设质量外,以下哪些作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评价依据最为合理()(多选,最多3项)
A工程质量管理水平B信息化管理水平C设计创新水平
D全生命周期设计水平E标准化设计水平F设计精细化水平
G智能建造水平H工业化建造水平I施工精细化程度
J施工标准化程度K成果可复制、可推广价值L科技创新能力
M参建单位综合能力N其他:(如有,请提供)
您认为下列哪些资料作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中工程建设质量相关评价依据更为合理()(多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资料员岗位职责标准化工作要求206.3.25.doc
- 元月23日13区质量标准化验收检查情况.doc
- 元月22日14区质量标准化验收检查情况.doc
- 元月5日21区质量标准化检查问题.doc
- 新旧标准对比丨2024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七大核心变化.doc
-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18》新规范培训.docx
- 苏化项目培训2019.03.13-5、土工标准试验.docx
- 钦州高铁线路车间进出栅栏作业标准流程文本.docx
- 家用人体秤企业标准_20180926.docx
- 淮安市公路水运工程水泥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标准与控制方法》淮交(2011)84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