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抑制细菌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IV1结构特征喹诺酮核心骨架及关键位点修饰2构效关系不同位置取代基对活性和安全性的影响3新型设计策略双靶点抑制和耐药性克服4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基本骨架是4-喹诺酮结构,其构效关系研究表明:1位取代基(如环丙基)影响抗菌活性;6位氟原子提高对DNA旋转酶的抑制活性;7位哌嗪或吡咯烷取代基影响药代动力学特性和组织渗透性;8位取代基(如甲氧基)增强对厌氧菌活性但可能增加光毒性。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设计策略包括:优化C7位取代基提高组织渗透性(如莫西沙星的二氮杂双环结构);引入C8位甲氧基增强对厌氧菌活性(如莫西沙星);开发双靶点抑制剂同等抑制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IV,减少耐药性(如加替沙星);开发与其他抗菌机制的杂合分子(如氟喹诺酮-oxazolidinone杂合物)。第九章:抗病毒药物设计病毒生命周期与药物靶点病毒生命周期包括吸附、侵入、脱壳、基因组复制、蛋白质合成、组装和释放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提供潜在的药物干预靶点。常见抗病毒药物靶点包括:病毒吸附和侵入蛋白(如HIV的gp41、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病毒酶(如HIV逆转录酶、蛋白酶、整合酶);病毒复制所需的宿主细胞因子(如CCR5受体)。抗病毒药物的主要类型主要抗病毒药物类型包括:核苷/核苷酸类似物(抑制病毒DNA/RNA聚合酶,如阿昔洛韦、索福布韦);非核苷类聚合酶抑制剂(如依非韦伦);蛋白酶抑制剂(如洛匹那韦);整合酶抑制剂(如多替拉韦);病毒侵入抑制剂(如恩夫韦肽);宿主靶点抑制剂(如马拉维罗)。不同类型药物针对病毒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抗病毒药物设计的挑战抗病毒药物设计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病毒高突变率导致的快速耐药性发展;病毒与宿主细胞生物学过程紧密相关,难以找到选择性靶点;不同病毒类型差异大,难以开发广谱抗病毒药物;慢性病毒感染需要长期用药,要求高安全性;新发和再发病毒感染需要快速响应的药物开发策略。这些挑战推动了多靶点抗病毒药物和宿主靶向策略的发展。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核苷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是内源性核苷的类似物,其作用机制包括:被病毒或宿主细胞激酶磷酸化为活性三磷酸形式;与天然核苷酸竞争结合病毒DNA/RNA聚合酶;被整合到新生病毒核酸链中导致链终止或引入致命突变。核苷类药物的选择性基于病毒酶对核苷类似物的亲和力高于宿主细胞酶,或病毒特异性激活(如HSV的胸苷激酶)。核苷类药物的构效关系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碱基部分修饰影响与互补碱基配对能力和酶识别;糖环修饰(如3位羟基缺失)导致链终止;L-构型核苷(如拉米夫定)通常具有更好的代谢稳定性和选择性。针对不同病毒的核苷类药物设计策略也有所不同,如抗HIV核苷类需考虑逆转录酶特异性,抗HCV核苷类需针对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前药策略在核苷类药物设计中的应用核苷类药物普遍存在水溶性高、膜通透性差的问题,前药策略被广泛应用以提高生物利用度。主要策略包括:酯化修饰提高脂溶性(如缬更昔洛韦,通过酯基在体内水解释放阿昔洛韦);磷酸胺前药策略绕过首步磷酸化(如替诺福韦艾拉酚胺);McGuigan前药策略(如索福布韦)通过引入磷酰胺酯基团,绕过病毒依赖的关键活化步骤,提高活性并克服耐药性。蛋白酶抑制剂类抗病毒药物HIV蛋白酶抑制剂HCV蛋白酶抑制剂SARS-CoV-2蛋白酶抑制剂其他病毒蛋白酶抑制剂HIV蛋白酶抑制剂是最成功的蛋白酶抑制剂类抗病毒药物。HIV蛋白酶是天冬氨酸蛋白酶,负责切割HIV多聚蛋白前体。HIV蛋白酶抑制剂的设计基于过渡态模拟策略,引入羟乙胺等非水解基团替代天然底物中易水解的肽键。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大体积P1/P1基团提高选择性;环状结构增强构象限制和代谢稳定性;亲水性基团改善溶解度。从早期的沙奎那韦到新型抑制剂达芦那韦,药物结构不断优化,提高了效力、生物利用度和耐药基因屏障。丙型肝炎病毒(HCV)蛋白酶抑制剂主要靶向HCVNS3/4A丝氨酸蛋白酶。代表性药物格卡瑞韦采用大环结构,提高与蛋白酶结合亲和力和选择性。新型冠状病毒蛋白酶抑制剂尼玛特韦(Paxlovid的活性成分)靶向SARS-CoV-2Mpro蛋白酶,是首个口服COVID-19抗病毒药物,其设计将腈基作为亲电体与蛋白酶活性位点半胱氨酸形成共价结合。第十章:抗肿瘤药物设计肿瘤生物学基础肿瘤是由细胞异常增殖引起的疾病,其生物学特征包括:持续的增殖信号;对生长抑制信号不敏感;逃避细胞凋亡;无限复制潜能;诱导血管生成;组织侵袭和转移能力;代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