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41_T 2392-2023 小麦抗茎基腐病评价技术规范.docxVIP

DB41_T 2392-2023 小麦抗茎基腐病评价技术规范.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20CCSB30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392—2023

小麦抗茎基腐病评价技术规范

2023-03-07发布2023-06-06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392—2023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病原物接种体 2

5鉴定方法 2

6病害调查 2

7抗性评价 3

附录A(资料性)小麦茎基腐病病原物的分离和鉴定 5

DB41/T2392—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飞、张国彦、宋玉立、杨共强、冯超红、王俊美、张少伟、白磊、金建猛、李世民、林艳丽、石丽芬、刘娟娟、石瑞杰、韩自行。

DB41/T2392—2023

1

小麦抗茎基腐病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麦茎基腐病接种体制备、接种方法、病害调查及抗性评价的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普通小麦、野生小麦和小麦近缘种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小麦茎基腐病

主要由假禾谷镰孢(Fusariumpseudograminearum)、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和黄色镰孢(F.culmorum)引起(我国黄淮海麦区优势病原菌为假禾谷镰孢)。病菌侵染后,苗期发病叶鞘变褐,分蘖减少,植株矮弱,成株期发病茎基部1~3节变褐,严重时形成枯白穗。

3.2

接种体

通过人工培养能够侵染寄主植物引起病害的病原培养物。3.3

病情指数

衡量发病率与严重度的综合指标。计算公式(1):

×100..................

式中:

DI——病情指数;

i——病级数(0~n);

Xi——i级的单元数;

Si——i级严重度的代表值;

Smax——严重度的最高级值。3.4

相对病情指数

鉴定品种与对照品种病情指数的比值。计算公式(2):

RDI=DIiv/DIcv..........................(2)

式中:

RDI——相对病情指数;

DB41/T2392—2023

2

DIcv——对照品种(Controlvarieties)的病情指数;

DIiv——鉴定品种(Identificationvarieties)的病情指数。

4病原物接种体

4.1病原物的获取

组织分离得到的病原物,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假禾谷镰孢,进行致病力测定后选择强致病力菌株。也可选择保存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假禾谷镰孢强致病力标准菌株14LY24-2或WZ-8A(保藏编号分别为CGMCC3.20319和ACCC38068)作为接种体培养的病原菌。

4.2分生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将接种菌株活化后,在PDA培养基平板上25℃培养7d,用直径为0.5cm打孔器把菌块均匀打碎后,挑入4%绿豆汤培养基中,密封,转入在25℃振荡培养72h后,过滤掉残渣,吸取菌液到血球计数板上,测定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然后将浓度调节成每毫升1×106个孢子的悬浮菌液。

4.3谷粒接种体的制备

将麦粒或粟粒浸泡12h后,装入到三角瓶或聚乙烯塑料袋中,放入灭菌锅121℃灭菌60min,放置2d后,再次灭菌30min,冷却后使用。将PDA平板上25℃条件下培养3d菌丝块均匀接入谷粒上。1周后,在超净工作台中混合均匀,2个星期后待菌丝布满整个谷粒时,在通风背光处晾干备用。

5鉴定方法

5.1苗期鉴定

苗期鉴定可采用滴注法或菌土法。滴注法:将直径为7cm的塑料营养钵装入灭菌土(沙子:蛭石:大田土=1:1:1均匀混合并121℃灭菌1h),浇水备用。将小麦种子催芽露白后种于营养钵中,覆盖1cm灭菌土,每个品种4钵,每钵10粒。出苗约10d后,使用移液器吸取10μL浓度为每毫升1×106个的孢子悬浮液,在距离土壤表面约0.5cm的幼苗茎基部滴上菌液。菌土法:将粟粒接种体和灭菌土按0.5%的比例混合制成菌土,待播种后覆盖2cm菌土。接种后将幼苗放置

文档评论(0)

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