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金华十校2023年11月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卷
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规定用笔将所有的答案写在
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传统戏曲”在文本结构上从未以“情节整一性”为前提,传奇剧本更是如此,它恰如中国传
统绘画中的卷轴手卷,具有典型的手卷式结构。
戏曲中的传奇与绘画中的手卷最为直观的相似点,就是特殊的长度。正如手卷的长度超出了一
般意义上应该让欣赏者“一目了然”地完整欣赏的绘画应有形态,传奇的长度也和通常为实际演出
撰写的剧本不同,明显超出了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的需要。
明清传奇作为戏剧文本的长度,根本就不曾预设要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完成演出,其前身宋元南戏的文
本,就超出了这一要求,而从传奇之始祖——元末时期高则诚的《琵琶记》开始,传奇的文体更有如一匹
脱缰骏马,戏剧的逻辑从未对其构成制约。值得特别提示的是,高则诚创作《琵琶记》之前,以四折为一
本的格律严整的杂剧早就风行天下。
明清传奇均以数十出为常例。按《六十种曲》所收录的传奇,40出左右的剧本在传奇中比比皆
是,明清传奇不仅没有如元杂剧那种只有4折的作品,20出以下的都极为少见。这是因为多数传奇
作家创作剧本的最初动机,主要是供案头阅读的文学读本,他们要通过篇幅与容量证明才情,竞相
以长度争胜。
传奇除了长度远离一般对剧本文学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传奇作者安置戏剧故事的铺排方式,与
从开端、冲突、高潮直至结局的“整一性”的戏剧理念大相径庭,更缺乏作为“对立双方”之矛盾
的戏剧冲突。
从传奇的文本结构看,尽管一部传奇叙述的故事本身是可以具有其完整性的,但是优秀的传奇
作者,似乎都偏好于在故事发展过程的时间延展中,有意地点缀着几个间隙性的段落,就像长卷中
的山水起伏一样,时有枝蔓逸出,形成有张有弛、错落有致的节奏感。这样的结构安排,古代戏曲
理论家和昆曲表演者称之为“冷热相剂”,显然为传奇作家普遍认可,它也强化了传奇的文本结构
与绘画手卷相似和相通的特征。
明代传奇的结构对昆曲的演出形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传奇作品动辄数十出,假如按一出演出
半小时计,明代的多数传奇作品按全本演出超过20小时,如同一二十米的长卷一般,这样的长度,
无论是对表演者还是观赏者,显然都并不适宜。其实,恰因传奇的叙事逻辑与手卷构图方式相似,
所以传奇这种戏剧文本的篇幅才会如此之长,正如手卷最适宜于创作长卷,传奇手卷式的构成更宜
于较长篇幅的创作,这也是传奇动辄长达数十出的内在合理性之所在。
明清传奇以折子戏为主的演出形态与传奇的文体结构特点,简直是天作之合。传奇剧本虽以生
旦戏为主,但一直有不成文的惯例,即每部传奇要为所有脚色安排其独立表现的出目,更导致传统
戏曲在文本结构上,呈现出手卷式多中心的特点。一些次要脚色主演的出目,有时会逸出
十校高三语文试题卷—1(共8页)
剧情的主线,就像手卷的闲笔和留白,让作品增添了叙事中的弹性与变化。假如其中没有起伏变化,没
有“冷热相剂”,欣赏过程将会显得非常乏味。
戏曲尤其是昆曲各行当表演艺术水平提升,与传奇的体例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这是因为传奇不只
关心作为主要脚色的生旦,几乎是下意识地顾及所有的行当,在剧本中为他们设置可以展现其能力的段
落。反过来也可以说,传奇的作家虽然不无对作品整体的把握,但是对局部的注意实不下于整体。传奇
和手卷本质上都可以被看成一个流动的整体,其多中心的特点,赋予了演出和欣赏过程中的自由裁量空
间,灵动又不随机。其实当我们说中国画的手卷多中心或者散点透视的特点时,还需要加以补充的是,
在每幅手卷里,对具有相对完整性的局部的截取方式,并无固定模式,恰如折子戏一样,实际上是可以
由表演者定义的。
元杂剧相对篇幅较短,所叙述的故事和事件亦较集中,当然和动辄长达数十出的传奇没有可比性,
不可能像传奇一样追求典型的长卷式的铺叙结构。元杂剧的文本相当具有严整性,一本四折,每折一套
曲,由同一宫调的多支曲牌构成,结构规范。但这是音乐上的严整性,从戏剧角度看是松散和漫延的,
文本结构仍有与手卷相似的特点,元杂剧末本的戏剧人物设置,更证明了这一点。元杂剧清晰地体现出
讲唱的文本向戏剧文本的转化,其标志就是其代言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