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桥环化合物的命名从第一个桥头碳开始编号,先编最长桥,然后到第二个桥头碳,再沿次长桥回到第一个桥头碳,最后是最短桥。根据组成环的碳原子数称“某烷”,加上词头“二环”。将每条桥去掉桥头碳之后碳原子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由大到小的顺序写到“二环”和“某烷”之间的方括号内,数字之间用圆点隔开。桥环化合物是指化合物中的任意两个环共用两不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环烃,根据组成环的数目分为二环烃、三环烃、四环烃等。两个环或多个环用的碳原子为桥头碳原子,连接桥头碳原子的键称做桥。注意连接!第63页,共1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如果有取代基,在遵循桥环编号的原则下,尽可能使取代基的位次为小,并将取代基的位次和名称写在最前面。第64页,共1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桥环烷烃,常用俗名。第65页,共1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扩展阅读金刚烷一种脂环烃,分子式C10H16。分子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当于金刚石晶格中的部分碳原子排列。存在于石油中,含量约为百万分之四。无色晶体,它的结构高度对称,分子接近球形,在晶格中能紧密堆积。熔点268℃(封管),是烷烃中最高的,相对密度1.07。容易结晶。它的桥头碳原子(即1,3,5,7)上的氢易发生取代反应。例如金刚烷与过量溴作用,生成1-溴金刚烷;与二氧化氮在175℃下反应,生成1-硝基金刚烷;用三氧化铬和乙酸氧化,生成1-金刚醇。金刚烷也可由四氢二聚环戊二烯在无水氯化铝存在下异构化制得。它的衍生物可以用作药物,例如1-氨基金刚烷盐酸盐和1-金刚烷基乙胺盐酸盐能防治由A2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第66页,共1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2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C―H键长0.11nm∠HCH为109?28‘四个氢原子位于以碳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ⅰ)楔形式(ⅱ)球棍模型(ⅲ)斯陶特比例模型甲烷分子模型第67页,共1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C―H键平均键长为0.11C―C键平均键长0.154nm∠CCC在111?113o之间。第68页,共1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69页,共1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70页,共1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3-丁二烯的结构及共轭体系孤立二烯烃(isolateddiene):累积二烯烃(cumulativediene):共轭二烯烃(conjugativediene):丙二烯(propa-1,2-diene)1,3-丁二烯(buta-1,3-diene)第71页,共1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通常为154pm共轭效应(conjugatedeffect)π-π共轭sp2共轭效应(conjugatedeffect),不饱和的化合物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互相平行的p轨道形成大π键,这种体系称为共轭体系.共轭体系中,π电子云扩展到整个体系的现象称为电子离域或离域键.第72页,共1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π-π共轭体系p-π共轭体系第73页,共1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超共轭效应(hyperconjugationeffect)σ-π超共轭σ-p超共轭σ-σ超共轭烷基上C原子与极小的氢原子结合,由于电子云的屏蔽效力很小,所以这些电子比较容易与邻近的π电子(或p电子)发生电子的离域作用,这种涉及到σ轨道的离域作用的效应叫超共轭效应。第74页,共1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WHY?氢化热:1mol不饱和化合物加氢时放出的热量。第75页,共1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电子效应诱导效应(I)(Inductiveeffect)共轭效应(C)(Conjugatedeffect)超共轭效应(Hyperconjugationeffect)吸电子诱导效应(-I)给电子诱导效应(+I)吸电子共轭效应(-C)给电子诱导效应(+C)第76页,共1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吸电子共轭效应(-C)给电子诱导效应(+C)常以氢原子为标准。吸引电子能力(电负性较大)比氢原子强的原子或原子团(如—X、—NO2、—CN等)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负的诱导效应,-I),整个分子的电子云偏向取代基。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原子弱的原子或原子团具有给电子的诱导效应(-OCH3)(正的诱导效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