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学校教育改革思想探究
摘要:王韬学贯中西、思想超前,是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的先进代表,在政治、经济、教育、军
事、外交等方面提出许多改革主张,其中得以亲身实践的唯有教育领域。王韬在教育目的、目标、对
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提出诸多创见,形成独特的教育改革思想,并在担任上海格致书院山长期间付诸
实践,在社会上起到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新式人才,对中国教育近代化具有先驱意义。
关键词:王韬;教育改革;思想启蒙
王韬(1828―1897年)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和新闻工作者,面对近代中国内忧
外患的困局,他针砭时弊,推崇西学,倡导改革,其改革主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领
域,但真正付诸实践的只有教育领域。王韬在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张,还
在担任上海格致书院山长期间开展一系列教育改革,为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行了有益探索,在中国近
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探讨王韬学校教育改革思想,不仅对学校教育史研究有较大的学术价值,
而且对深化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也有现实意义。
一、教育目的:富国强兵
近代中国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落后挨打、割地赔款的残酷现实惊醒了一批先知先觉的
中国人,他们倡导变法革新,探索中国富强之策,王韬便是这批先进分子中的杰出代表之一。王韬从小
胸怀经世报国的远大抱负,多次参加科举谋求功名,但均名落孙山。尽管如此,王韬仍怀着强烈的经世
热情,积极向清政府官员建言献策,希望能够受到重视和采纳。在遭到清政府通缉流亡香港期间,王韬
饱受饥寒之苦,但依然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此岂肉食者所能远谋,而草野布衣所
私心窃虑者也。”[1]难能可贵的是,王韬在欧洲游历期间,以超凡的智慧和勇气,在英国公开场合
上舌战英国商人,痛斥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严重危害,体现了一名中国人的拳拳爱国之心。王韬敏锐
地认识到人才在国家兴衰中的重要作用,反复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他指出:“夫贤才者,国家之元气
也。贤才在上则国治,贤才在下则国乱。”[2]“天下之患,不患在贼而患在无人才。朝廷之上一切
设施,不患在持法而患在行法之无人。”[3]王韬认为,中国当务之急是培养人才,“故今日我国之
急务,其先在治民,其次在治兵,而总其纲领,则在储材”[4]。学校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
王韬从国家富强角度论述人才问题,其学校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然也在国家富强。王韬的教育
实践反映了其教育目的。王韬担任上海格致书院山长后,着眼中国富国强兵,突破原先局限“格致”的
办学范畴,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习西方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而且要关心国内外大事,讨论时事政治,关
注西方政治制度等。王韬主持的考课活动,将时务特别是中国富强治术作为考课命题的重要方向,促使
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探讨中国富强之道。王韬晚年看到上海格致书院蓬勃发展、人才辈出的盛况时,十分
欣慰地说:“余老矣,行将拭目而观中土人才蒸蒸日上,通知时事,为国家立富强之基也,岂不幸哉!岂
不快哉!”[5]再次验证了王韬把富国强兵作为教育的目的。王韬还认为,“君与民近而世治”,学校
教育在国家治理中具有“上下相通”的联络功能。“古者里有塾,党有庠,乡有校,读法悬书,月必一
举。苟有不洽于民情者,民皆得而言之。上无私政,则下无私议。以是亲民之官,其为政不敢大拂乎民
心。”[6]王韬希望通过学校教育,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为国家富强创造良好政治环境,“君
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7]。可见,王韬强调学校教
育联络上下的功能,其目的依然是国家富强。
二、教育目标:新式人才
传统教育依附于政治,其目标是为封建政权培养人才。受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思想的影
响,传统人才观带有伦理至上的道德主义色彩,认为人才是指具有良好品德和掌握儒家经典原理的人。
王韬审视了古代以来的人才状况,发现官方所倡导的人才往往“有名无实”,举人、进士、翰林等,属
于封建社会的主流“人才”,但严重脱离实际,对国外政治、民情、地理等情况都不了解,甚至对国内
事务治理也茫然无策,“及问其何以察吏,何以治民,则茫然莫对也”[8]。为此,王韬提出人才有
“真才”和“伪才”之分,“世有真才,亦有伪才。伪才之与真才,犹IQ之于宝玉,鱼目之于珍珠,
久之而后知,而不能猝辨也;试之而后见,而不能空说也”[9]。王韬从“尚实”的角度,把实用作为
甄别人才的重要标准。“所以甄别人才者,直言极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