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说木叶》导学案教师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木叶》导学案(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通读全文。

2.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

【重点难点】

比较“木”与“树”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导学流程】

自主预学

1.关于作者

林庚,字静希。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著有《春夜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唐诗综论》等十一部文集。

2.基础知识

征戍()橘颂()招徕()落木萧萧()

涔阳() 无妨() 陇首() 得鱼忘筌()

寒砧() 桅杆() 漂泊() 秋风袅袅()

疏朗() 窸窣() 迢远() 灼灼其华()

亭皋() 冉冉() 门栓() 翩翩起舞()

二、小组交流、展示

1.阅读第一段,概括中心。

2.第二段在引用诗句时有“树”“木叶”“落木”等意象,作者想表明一个什么观点?

3.“木叶”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木”字有哪些艺术特征呢?

4.概括各段的段意。

四、课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1.下列关于“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其实就是说诗歌语言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B.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故意不让人觉察。

C.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把语言形象中的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织起来的结果。

D.具有暗示性语言的诗歌往往给人以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感觉。

2.关于“木”会暗示着落叶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

B.“木”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

C.“木”与落叶有着必然的联系,想到它是正常的。

D.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

3.古代诗歌中常用“叶”来代替“树叶”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是具有繁茂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B.用“树叶”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

C.“树”与“叶”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

D.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树叶”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shùjúláixiāocénfánglǒngquánzhēnwéibóniǎoshūxītiáozhuógāorǎnshuānpiān

(课文梳理)

1.“木叶”突出地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

2.古代诗人在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

3.(1)含有落叶的因素;(2)具有颜色的暗示性。

4..第1段:“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形象。

第2段:“木叶”就是“树叶”,少用“树叶”,常用“树”“叶”及“落木”。

第3段:区别关键字在“木”字,用“落木”舍“木叶”。

第4段:“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木”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5段: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第6段:“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具有颜色的暗示性。

第7段:艺术形象领域,几乎一字千金。

(课后练习)

1.B解析:B项,“故意不让人觉察”错。

2.C解析:C项,文中说“……会更多想起树干,而很少会想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1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