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答案专题五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docx

何答案专题五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doc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五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

一、种群和群落

1.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等特征,举例说明影响种群特征的因素。

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3.举例说明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

4.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

5.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6.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二、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

1.阐明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完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阐明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的相对平衡状态。

3.阐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依据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知识网络构建]

[基础知识检测]

(一)判断有关种群和群落说法的正误

1.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2.常用的取样方法包括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

3.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4.种群的“J”形增长过程中,增长率不变。(√)

5.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K值逐渐增大。(×)

6.呈“S”形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7.生物在地球上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布不同,这是由于光照的不同引起的。(×)

8.在食物丰富的年份,松鼠的种群密度较食物匮乏年份增加,说明食物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9.一定区域内所有动物和植物构成群落。(×)

10.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称为物种丰富度。(×)

11.群落是比种群更高层次的系统,主要研究性别比例、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的空间结构等问题。(×)

12.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有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

13.草原群落中动植物种类会随雨季分布而发生剧烈变化。(√)

14.初生演替比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

15.大火后的草原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16.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外部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

(二)判断有关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说法的正误

1.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2.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3.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4.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传递,捕食关系是不能逆转的。(√)

5.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原因是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还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6.稻田生态系统中,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7.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同能量金字塔一样都是正立的。(×)

8.碳的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9.在碳循环中生产者除了固定CO2外,还可通过呼吸作用将CO2释放到非生物环境中。(√)

10.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是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

11.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化学信息。(√)

12.信息传递的方向只能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

13.在果园中种植除虫菊防治蚜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14.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存在。(×)

15.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16.应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

17.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18.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19.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0.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21.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22.根据协调原理,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数量不应超过环境容纳量。(√)

(二)长句应答——与高考同行

1.根据种群密度的概念判断,“一块麦田中所有的蝗虫”不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原因是种群密度的概念强调的是“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种群的个体数”,而一块麦田不是对“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描述。

2.调查森林中金翅雀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估算数值一般要比

文档评论(0)

yc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