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刑法每日一题.doc

2025刑法每日一题.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6.甲驾驶货车,在路边早点摊吃完早点后,不付钱便要上车。摊主乙(女,60岁)爬进驾驶室抓甲。甲很生气,便用手将乙往外推。乙摔倒在车下,倒在地上。甲见乙身上没有流血,认为乙在耍赖,便驾车离去。乙因摔倒致心脏病发作,送医院不治身亡。

甲对乙的死亡所持心理态度是?(单选)

A.间接故意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意外事件[解析]

相关笔记链接——罪过形式的区分:2025柏浪涛刑法精讲笔记(011)

甲对乙的死亡所持心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本案中,甲应当预见到,对60岁的乙来说,其外推致乙摔倒的行为可能发生乙受伤甚至死亡的危害结果,但甲疏忽大意,仅在没有看到乙流血的情况下,就断定乙的耍赖,从而没有下车检查乙的摔倒状态并驾车离去,最终导致乙因摔倒引发心脏病而死亡的危害结果的发生,应当认定为甲对乙的死亡所持心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

本题答案:C

27.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

A.根据解释技巧或解释理由得出的结论一定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B.将破坏军婚罪“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中的“同居”解释为包括“通奸”,属于类推解释

C.将丢失枪支不报罪中的“丢失”解释为“一切非自愿而失去对枪支的占有”,属于扩大解释

D.将非法侵入住宅罪中的“侵入”解释为“仅限于人的身体侵入”,属于缩小解释、目的解释[解析]

刑法的解释:2025柏浪涛刑法精讲笔记(001)

题中A项错误。解释技巧或解释理由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例如,类推解释便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有的解释理由很正当,但不一定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B项正确。“同居”一般指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双方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而“通奸”则是指有配偶的一方与配偶以外的异性自愿发生性行为,因此难以将破坏军婚罪中的“同居”解释为包括“通奸”在内。

C项正确。将“丢失枪支不报罪”中的“丢失”解释为“一切非自愿而失去对枪支的占有”仍在该词语可能的含义范围内,属于扩大解释。如果自愿失去占有,例如出租、出借,则构成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D项正确。一般只要是以侵害他人住宅安宁的形式进入的行为都可以被解释为“侵入”。因此将“侵入”解释为“仅限于人的身体侵入”属于缩小解释。目的解释是根据刑法规范的保护目的为解释的结论提供合理性,规范的目的就是其保护的具体法益,具体到本罪就是个人利益中的居住平稳或者安宁。因此属于目的解释。

本题答案:A

28.关于刑法渊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多选)

A.《刑法》第93条第1款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种规定属于立法解释

B.《刑法修正案(十一)》属于立法解释

C.我国目前只有一部单行刑法

D.我国目前没有附属刑法[解析]

A项错误。《刑法》第93条第1款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种规定属于刑法典本身的内容,不属于对刑法典内容的含义进行解释的立法解释。

B项错误。《刑法修正案(十一)》是对刑法典本身所作的修补,即是刑法典本身的内容,属于立法而非立法解释。

C项正确。我国目前规定犯罪和刑罚的单行刑法只有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一部。

D项正确。我国没有附带规定在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罪刑规范,也即我国目前没有附属刑法。

本题答案:CD

29.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

A.我国行政法规中经常规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我国行政法规也可以规定犯罪和刑罚

B.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成立诈骗罪。因为该规定没有明确描述诈骗罪的罪状,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明确性

C.如果刑法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判处刑罚”,这种规定属于绝对不定刑的规定,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

D.死刑因为被许多国家视为残虐的刑罚而被废除,因此我国刑法典保留死刑,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解析]

A项错误。行政法规规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是一种援引。我国刑法只有刑法典和单行刑法,没有附属刑法。因此,我国只有刑法才能规定犯罪和刑罚,行政法规不能规定犯罪和刑罚,只能作援引性规定。

B项错误。刑法分则中的罪状可以分为简单罪状、叙明罪状、引证罪状和空白罪状四类。《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成立诈骗罪,属于仅仅写出犯罪名称,没有具体描述犯罪特征的简单罪状,这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明确性。因为没有必要详细描述诈骗罪的特征,公民凭着国民的一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