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足反射疗法相关基本知识
一、反射疗法与足反射疗法(二者关系)●
1、反射疗法的概念:(运用方法)通过对与身体某一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施
加一定的物理或化学刺激(如手法点按、针刺、压籽与敷药等),(原理)经反
射弧的反射活动将刺激反射性地传导到另一部位,(目的)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
的一种治疗方法。
2、反射疗法在西方被认为是“区域疗法”的继承与发展。
3、足反射疗法的概念及其与足部按摩、足疗的概念区别:
(1)足反射疗法的概念:它是在中西医基本理论和现代反射学原理的指导
下,运用各种手段(包括手法、药物、器具等)作用于足部,通过刺激足部经
络、腧穴及足反射区来防治疾病的方法。
(2)三者的概念区别:足部按摩是“按摩”业的一个分支;足反射疗法是反
射学中的一个分支;足反射疗法除了运用手法按摩之外,还用其他刺激手段(如,
物理、化学、心理等)。
二、反射疗法的理论基础与与作用机制●
1、反射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和变化所
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2、反射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作用机制:通过对某一病变脏器对应区域(反射区)的刺激,在反射弧结构
及神经体液调节途经的参与下,反射性地对病变部位甚至全身产生治疗作用。
三、足反射疗法的特点:★
1、未病先防:足反射疗法可以在疾病出现之前,在足相关反射区发现一些病理
信息。通过对足部进行观察、触摸、按压,可能发现足部的形态或皮肤颜色有些
变化,进一步检查,可能触摸到足反射区皮下有沙粒、条索状的硬结或包块,按
压时会产生敏感性疼痛。这些反应和变化提示该反射区所对应的组织器官可能已
经或即将发生病变。采用足反射疗法对机体进行调治,从而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
2、诊疗结合:当发现某个反射区出现阳性反应或阳性体征时,即可初步判断与
之相对应的器官可能存在病理改变或功能状态失调。阳性反射区的出现与受术者
的临床症状或已经被医生临床确诊的疾病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我们应该将此反
射区当作重点反射区进行施术,以调整该器官的功能状态。
3、效果确切:通过对双足反射区施行刺激,足反射疗法能调节病变组织器官的
生理功能,可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功效。人的双足所处的特殊生理位
置可使人体未被代谢掉的尿酸结晶体和其他毒素较多地沉积在足底——形成“垃
圾”。足反射疗法可将这些“垃圾”沉淀物通过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汗腺
排出体外,使血液循环回复正常,病变器官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而迅速恢复功能,
从而恢复和维持人体健康。
4、操作方便:不受时间、地点、环境限制。
5、易于推广:从出现到现在,短短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已经遍布大江南北及海内
外。
四、足反射疗法的禁忌证:★
1、急性出血、外科、中毒、精神神志、高热、传染病、心脏病。
2、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者。
3、经期、孕妇者。
4、极度虚弱、空腹、暴饮暴食者。
五、足反射疗法的正常反应:★
1、概念:
足反射区疗法后可能产生某些暂时性的反应,属于正常现象,甚至是病情好
转的表现。
2、表现:
(1)足踝肿胀:是机体血液循化加快的表现。
(2)足部疼痛:初次接受者易出现。
(3)睡眠增加或睡眠时间延长:是机体处于自我休整的“保护性抑制”状态的
结果。
(4)发热:是体内抵抗力增强和消除炎症的标志;是战胜疾病的先兆。
(5)出现不适感或原有症状加重:是气血阻滞的器官组织气血畅通的先兆;不
必停止治疗,数日后就会好转和消失。
(6)分泌物与排泄物增加:代谢加快;排除毒物。
6、施行足反射疗法的注意事项:★
1、空腹及饭后饱胀时不宜施行;
2、接受此疗法前饮适量的水、治疗后30分钟内尽可能多饮水;
3、孕妇、经期慎用;
4、注意受术者双足的清洁和保温;
5、施术者常修剪指甲、不宜佩戴戒指;
6、小儿、老人及久病之人,力度宜轻;
7、接受此疗法时,也接受其他疗法,不应随便停止治疗;
8、情绪极度不稳定者,应在适当时间施行;
9、心脏病、肾病、糖尿病、肝病及癫痫患者,施行力度、时间应适度;
10、诊断不清或诊断模糊或病情变化难以预料者,转院诊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