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整体概述;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诗人融入其中的思想情感,分析其社会意义及深层内涵,并对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元素加以评价。“把握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侧重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站在一个高度上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
古代诗歌的鉴赏题目中,对比鉴赏更加有利于考查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表面看来较难把握,实则有规律可循,都是从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考点解读;分析思想情感;设问方式;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答题情况来看,题目的难度都不算太大,但考生答题屡屡失误,主要原因是:
1.从基础知识看,知识积累不足,难以迁移运用。
2.从诗歌内容看,读不懂诗歌,不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3.从作答步骤看,答题不够规范,内容概括不完整。
4.从答题技巧看,答题技巧欠缺。有的层次不够清晰,有的阐述不够充实,有的以感代析。;基础知识;类型;类型;解题技巧;3.抓住题材类型。如思乡诗多抒发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闺怨诗多抒发思念征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4.抓住意象特点。如在段克己的《满江红》中,菊花这个意象的特点是孤寂、高洁,抓住了这个特点,作者的思想情怀便容易揣摩了。
5.抓住注释。命题者给出注释,介绍写作背景,用以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介绍作者,用以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感情基调等。;6.看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作者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意义。如:松,往往寓含坚贞的意思;梧桐,常常表现凄苦之情;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考生平时备考时应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积累,这样,考试时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7.看表达技巧。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表达主要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表??技巧,如比喻、用典、反衬、托物言志、象征等。因此,把握诗中的表达技巧,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也是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考生就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住全诗的思想情感。;(二)巧用答题模板;2.答题步骤
第一步:整体感知。关注诗歌中的意象,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结合某联进行阐释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
第三步:概括情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
3.参考句式
这首诗(词)通过()的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歌的内容),表达(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2023上海春考;;;2023湖南郴州高三四模;;;2022上海卷;;评价观点态度;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
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作者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解题技巧;3.从辨析典故入手。用典,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化繁为简,使语言精练的同时又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让人联想、玩味。这是诗歌创作中用典的“规矩”,也可运用于鉴赏,考生如懂得典故则能将诗歌理解得更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在组织答案时,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词不达意、答非所问的情况,要努力忠于原作,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1.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词)予以分析。
②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词)句说说你的理由。
③关于这首诗,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的观点呢?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注意读懂并理解诗(词)句子的表层意思和弦外之音,明确作者可能要表达什么观点态度;
第二步:通过分析诗歌和某人对诗歌的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要注意历史地辩证地进行评析);
第三步:结合诗(词)句进行分析,在原诗(词)中找到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和原因,或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第四步: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分析,拟写答案。
3.参考句式
这首诗(词)描写了()(具体分析诗歌的内容),写出了()(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某人对诗歌的评价分析作用)。;2023新课标Ⅱ卷;;;2023安徽省太和中学高三最后一卷;;2021新高考Ⅰ卷;;对比鉴赏;这个角度往往是考查对不同诗歌中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
一般来说,意象与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