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实验小学刘老师立规矩
我深知每个家长都爱孩子,但有时候,爱的方式不同,可能会让教育走错了方向。
规矩1:孩子犯错时,咱们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办。”?错误做法?正确姿势“老师为什么针对你?”“我的孩子不会主动惹事,肯定是别人先惹你的!”“今天发生了什么?”(听孩子说)“你觉得哪里做得不合适?”(引导反思)“咱们下次怎么做得更好?”(共同想办法)
1.小明用东西扔向同学,回家却只说“同学追着打我”。家长没急着找对方家长或者老师吵架,而是先问孩子:“他为什么会追着打你呢?你做了什么?”孩子这才承认:“我想让她注意我的画,他不理我,所以我朝他扔了东西。”2.小明回家说一位同学推了他于是从楼梯上摔了下去。一看监控一调查,事实是:先跑去老师不允许去的平台,跑得过程中两个人不小心撞了一下,后面跑下平台,再次上平台楼梯时自己没踩稳摔了一跤。你看,差一句追问,顺序一个颠倒,真相就差出十万八千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老师遇到的更多情况就是这样:孩子只说别人对他做了什么而规避自己做的不正确的地方或者把顺序说反,那结果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的家长一定要了解清楚全部的情况,不能只听一半就去找其他家长“理论”,或者半夜给老师一个连环call,最后“尴尬”的是自己。
找其他家长“理论”,我们可以:1.语气和气2.相互尊重3.老师在处理问题时是怎么做的?两个孩子站在一起,先听小明的版本,再听小红的版本,其实时间线一梳理,全部情况一目了然,该道歉道歉,该握手言和握手言和,老师再加以价值观的引导,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老师绝对不可能只听一面之词。我们家长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进行:先说自己小孩说的版本,再听对方小孩说的版本,不护犊子,作为一个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中间人,我想对于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好机会,不打不相识,还有六年的时间谁不喜欢通情达理的家长呢?
规矩2:“护犊子要护在理上”这些事您必须护着孩子这些事千万别护短?被冤枉时?被欺负时?努力没被看见时?撒谎时?故意伤害别人时?破坏规则时
下定义?扣帽子?什么是冲突?什么是欺负或者欺凌?家长分不清冲突还是欺负,就容易处理不当1.什么是冲突?两个孩子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因为一个玩具或者游戏发生了争吵,说不清谁先动的手,完了你家孩子没搞得赢,哭着回来找你告状。这个是欺负吗?不是,这个是冲突。2.什么是欺凌?欺凌就是不管是在学校还是上学途中,或者小区内,同学或者老师或者校外人员单次或者多次蓄意用语言、肢体、器械、网络等,对孩子的身体、人格、财产造成伤害,孤立、诽谤和传播隐私等行为,都算做欺凌。简单好理解一点,就是有那么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每次一看到你家孩子就打他骂他,让孩子身心都受伤。这叫欺负或者说欺凌。
替孩子圆谎=教他遇事就躲让孩子认错=给他改过的机会举个例子:小亮在课本乱画却说是同学干的,家长非要查监控,结果监控拍到是他自己画的,孩子和家长当场无语。试试这么说:妈妈小时候也撒过谎,后来发现说实话心里更踏实。咱们一起去和老师说明白并且认错好不好?”规矩3:给孩子‘背黑锅’是在害他
有意见先沟通,别用“投诉”当武器(老师也是人,被投诉多了也会寒心。)咱们约定规矩4:教育不能“按闹分配”小明家长曾表示:“座位再坐第一排就找媒体曝光!”但你知道吗?小明坐第一排是因为他总下座位乱跑,还要去拿其他人东西。莫把好意当针对......
不录音录像:老师和家长说话不用藏着手机(信任就像玻璃杯,裂了缝就再也盛不住水)不信任的结果?老师不敢管——对孩子有什么好处?02不越级:有事先找班主任,别直接捅到校长那儿(就像咱家里水管漏了,总得先找物业,不能直接打市长热线,就算打市长热线他也会层层往下,最后还是通过物业来解决。)01规矩5:家校沟通,认准两不原则
1.小花的书包无意中出现了不属于她的铅笔,小红看见说是她的并直言:“小花是小偷!”这是被冤枉,必须护着孩子,用合理的方式沟通然后解决。2.小明把同学脸打出血印,家长却说“我孩子从不主动惹事”。后来经过沟通发现确实是是小明先动手,家长不吭声。如果当时家长说一句:“打人不对,咱们道歉,”孩子早就学会担当了。
那个上课总被点名的孩子,是老师最放不下的牵挂。老师批评孩子,不是讨厌他,是还想救他你把戒尺交到老师手里,老师才能帮孩子丈量成长的路。对老师的管理方式有意见,直接沟通,你终会发现,老师也是为了孩子,孩子也是老师的心头肉。家长越信任,老师越敢管别怕他受委屈,有时候摔一跤,比咱们扶一辈子走得更稳。孩子比咱们想象的更坚强特别想说的心里话:
那个总被家长“营救”于错误之外的孩子,正在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能力——在跌倒处自己爬起来。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是最好的机会!别让爱变成“刺”咱们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