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B00
DB1302
唐
山
市地方标准
DB1302/T311.1-2011
冬用型节能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第1部分:8米跨砖墙
2011-12-01发布2011-12-31实施
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DB1302/T311《冬用型节能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分为六个部分:——第1部分:8米跨砖墙;
——第2部分:8米跨土墙;——第3部分:9米跨砖墙;——第4部分:9米跨土墙;——第5部分:10米跨砖墙;——第6部分:10米跨土墙。
本部分为DB1302/T311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部分起草单位:唐山市农牧局经作处。
本部分起草人:郭建武李彩云郑艳荣甄志华张福峰。
1
DB1302/T311.1-2011
冬用型节能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第1部分:8米跨砖墙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8m跨砖墙冬用型节能日光温室的选址、规格和结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唐山地区及地理纬度和气候相近地区单栋8m跨砖墙冬用型节能日光温室的新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22温室结构设计荷载
NY/T610温室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
NY/T7农用塑料棚装配式钢骨骨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节能日光温室
利用太阳辐射增温,不加温或基本不加温,有后墙、山墙和后坡,前屋面覆盖透明覆盖物和夜间加盖保温覆盖物,跨度6m以上、脊高2m以上的寒冷季节栽培设施。
3.2冬用型节能日光温室
在冬季可以生产喜温作物的节能日光温室。
3.3温室方位
温室屋脊线与温室建设地点子午线走向间所形成的夹角。3.4温室长度
温室沿屋脊方向东、西山墙内侧之间的长度。
3.5跨度
从温室前屋面底角内侧到温室后墙内侧的水平距离。
3.6脊高
温室后坡前檐至栽培面的高度。
3.7前屋面采光角
节能日光温室横截面上,采光屋面前沿和地面的交点与屋脊点连线,该线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3.8后坡仰角
温室后屋面内表面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3.9温室间距
温室前屋面底角外侧与前排温室后墙北侧基部的水平距离。
4选址
节能日光温室建造宜选择在地质条件好、土壤肥沃、地下水位较低、排灌方便、地形开阔、无高大
2
DB1302/T311.1-2011
树木和建筑物及山岗遮阳的区域,避开洪、涝、泥石流和多冰雹、雷击、风口、有污染等地段;修建温室群要做好温室排列以及配套给排水、道路、电力等设施的规划建设,避开交通主干道。
5规格和结构
5.1节能日光温室的规格
节能日光温室的规格见表1,示意图见附录A。
表1节能日光温室的规格单位:m
项目
规格
方位
坐北朝南,东西延长,正南或南偏西5°
长度
60~100
跨度
8
脊高
4.25
栽培床位置
地下水位高于5
与地面平
地下水位低于5
地下0.7
间距
6.6
每排温室占地宽度
15.8
在地下水位高于5m的地方,可建造仿半地下式日光温室,具体做法如下:温室栽培面与地面齐平,在前屋面底角处从地面向上砌24cm厚、50cm高粘土砖墙,砖墙上面浇筑宽24cm、厚15cm水泥底圈梁,拱架下端落在圈梁上,也可在砖墙上每隔90cm筑15cm厚水泥柱墩1个,柱墩长、宽均为24cm,柱墩之间砌砖;在砖墙外培土,培土高度与砖墙等高,厚度不低于150cm。
5.2墙体
沙性土壤上建温室宜采用砖墙结构。砖墙墙体热阻应为1.1~1.6m2·℃/W,墙体结构与规格见表2,其中砖墙的内外墙之间每隔2.7m设1个24cm厚拉墙,拉墙高度可比内墙低1m;在温室北墙外侧贴聚苯保温板(厚度70mm),外挂石膏或水泥,使苯板与墙体结合紧密,聚苯板密度不低于12kg/m3;墙体使用M7.5机砖,M2.5水泥砂浆;前屋面底角外侧设地锚,用于固定压膜线。
表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