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从网络话语看汉字写词的新方式—论谐音字在网络话语中的盛行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从网络话语看汉字写词的新方式—论谐音字在网络话语中的盛行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话语逐渐成为社会交流的重要方式。本文从网络话语的角度,探讨汉字写词的新方式——谐音字的盛行。首先分析了谐音字在网络话语中的起源、发展及其传播特点,接着从语言、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剖析了谐音字盛行的原因,最后探讨了谐音字对汉字规范、语言纯洁性等方面的影响。本文旨在揭示网络话语背景下汉字写词的新趋势,为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话语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语境下,汉字写词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谐音字的使用尤为突出。本文以网络话语为切入点,旨在探讨谐音字在网络中的盛行及其背后的原因。首先,网络话语的兴起为谐音字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其次,谐音字在网络中的流行与网络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谐音字的盛行对汉字规范、语言纯洁性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章谐音字在网络话语中的起源与发展
1.1谐音字的定义与特征
(1)谐音字,又称谐音词或谐音符号,是指在汉语中,两个或多个汉字的发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同的现象。谐音字在网络话语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网络流行语和表情包中,谐音字的使用几乎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元素。据统计,在网络流行语中,谐音字的使用比例高达30%以上。例如,“吃瓜群众”中的“瓜”与“挂”谐音,用来指代旁观者或无关紧要的人。
(2)谐音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谐音字在发音上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往往是由于声母、韵母或声调的对应关系造成的。例如,“吃”和“持”在声母上相同,均为ch,在韵母上相近,均为i,在声调上均为第一声。其次,谐音字在意义上具有差异性,即虽然发音相似,但汉字本身所代表的意义却完全不同。例如,“买一送一”中的“买”和“卖”谐音,但分别代表购买和出售的意思。最后,谐音字在书写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某些特定的汉字组合更容易形成谐音。例如,“好”和“号”在书写上仅相差一个部首,但发音相同。
(3)谐音字在网络话语中的应用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谐音梗,即利用谐音字制造幽默或讽刺的效果。如“我吃柠檬,好甜哦!”中的“吃柠檬”谐音“吃溜冰”,用来形容心情愉悦。二是谐音表情包,即以谐音字为元素制作出的表情包,如“吃瓜群众”表情包,常用于网络评论。三是谐音命名,即在命名时利用谐音字来增加趣味性,如“奶茶妹妹”中的“奶茶”谐音“内娲”,寓意美好。四是谐音营销,即企业利用谐音字进行广告宣传,如“天猫”谐音“天线宝宝”,寓意时尚潮流。谐音字在网络话语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形式,也反映了当代社会语言创新的特点。
1.2谐音字在网络话语中的起源
(1)谐音字在网络话语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民间文化。在古代,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传播,常常利用谐音来创作诗词、谜语等。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谐音字逐渐在网络中流行起来。1990年代,随着BBS、论坛等网络社区的兴起,谐音字开始在网络交流中发挥作用。那时,网友们利用谐音字进行调侃、调侃、恶搞,使网络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2)进入21世纪,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谐音字在网络话语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为谐音字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网友们通过谐音字进行创意表达,使得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例如,“给力”一词源于“给利”,原指某事物具有积极作用,后来演变为表示赞赏和鼓励。此外,“网红”、“打call”等网络流行语均源自谐音。
(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谐音字在网络话语中的运用更加广泛。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介为谐音字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在这类平台上,谐音字不仅用于文字表达,还广泛应用于语音、视频、表情包等多种形式。例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许多网红和用户通过制作谐音相关的短视频,吸引了大量粉丝。谐音字在网络话语中的起源和发展,不仅反映了网络文化的演变,也体现了人们对于语言创新和娱乐的追求。
1.3谐音字在网络话语中的发展
(1)自21世纪初网络论坛兴起,谐音字便开始在网络话语中崭露头角。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谐音字的使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根据2018年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网络流行语报告》,网络流行语中约30%的内容包含谐音元素。以“哈哈哈”为例,它源自“哈哈大笑”,在网络中常被简化为“哈哈哈”,用以表达开心或夸张的笑声。
(2)随着微信、微博等平台的流行,谐音字在网络话语中的发展更加迅速。表情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