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上册促织·教案示例之二高中三年级教案.pdf

上册促织·教案示例之二高中三年级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册促织·教案示例之二高中三年级教案

促织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自己所处清朝“盛世”黑暗现实

的创作意图。

2.了解本文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迭起、跌宕多姿等特点,了解作

者通过怎样的构思和表现手法来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3.掌握课本所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多义实词,尽可能熟悉一批文言

词语。

教学设想

《促织》是一篇长篇文言课文。但学习起来有两个便利条件:一

是该文的故事,大多学生已相当熟悉;一是课文注释相当详细,高三

学生大多数能独立读懂课文。教学应走在学生智能发展的前头,而高

三学生的思维发展趋向,已比较注重研讨的探索性、深刻性和广阔性,

因此本文的教学必须具有适当的难度,无论词语解析、内容和写法分

析,都要带有往深一层探究的因素。有些问题的探讨,要介绍一些有

关文史知识,来丰富学生头脑,开拓学生的思路。

具体设想如下:

1.不在课堂上通读全文,不逐字逐句逐段串释,以免把有限课时

过多用在这两方面。初读阶段的词句理解,只重点挑出一批词句、语

段来引导解析,并交给解析方法,力求使学生能获得较深的印象。其

他词语容许学生“不求甚解”。

2.贯彻教师指导下的独立自学原则,不追求课堂讨论的热闹,师

1

生问答也适可而止,以免耗时过多而学生所得有限。词语解析、情节

提纲的编写、创作构思和手法分析,是本课教学的三个重点。或问题

导路,或提供样例,或介绍有关知识,目的都在使学生的每一步探讨

都有门径可循,不致茫无头绪。

3.用3课时教完。一、二两课时着眼于课文本身的理解和情节分

析,并着重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第三课时则进一步探讨作者的创作

构思和手法,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写。

课前两天,布置如下预习作业:

1.细读“预习提示”,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逐段读完

课文。读完后试作课文内容的口头概述。

2.用比较舒缓的节奏朗读课文一遍。

3.解析下面两组常用实词(用板书出示):

A岁、顾、报、令——根据“思考和练习”第六题解析;

B邑、靡、纳、复——联系以前所学课文,想一想,各有几种意

义。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预习,进行常用解析和朗读指导,介绍作者和《聊斋志异》,

提出研读任务和研读方法;提供疑难词句解析和情节提纲编写的样例,

为下一节课的研读导路。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指导常用词解析和课文朗读、概述。(控制在20

分钟内)

具体进程是:先布置几个学生解答常用词解析题,布置完后指名

学生朗读,然后回过头来订正常用词解析的正误,最后进行概述指导。

2

每一步都注重知识拓展和方法指导。

常用词解析情况的检查和点拨:

指名四个学生按“思考和练习”第六题四组例句板书“岁”、“顾”、

“报”、“令”的常用义。

参考答案:

“岁”:A年;B每年;C年龄;D年。“顾”:A但、但是;B回

头;C顾念、顾惜;D回头。“报”;A报告、告知;B报复;C报答;

D报仇。“令”:A命令;B时令;C美好的;D命令。

点拨:上述常用词,均不止题中那几种意义。如“令”,就还有

“一县长官名称”一义。特别是“顾”,意义用法复杂,除题中三种

外,就还有:“看”(“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赢得仓皇北顾”);

“探问、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反而”(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等等,此外,与“视”,“玩”合用,有“仔细端详”意,如:“伯乐

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订鬼》)

出示幻灯片,指四个学生快速解析:

参考答案:

A旧时县的别称;B古代与都城对称的县镇,一说指未筑城墙的

县城。

参考答案:A败退;B无、没有;C不;D浪费;E倒下、披靡

参考答案:A放进;B接纳、收留;C交纳;D采纳

参考答案:

A回过来;B再;C又;D恢复;E回答、回复;F同“覆”,覆

盖。

点拨:要特别注意“复”与“再”的区别。在古代,说“复”,

着眼在重复;说“再”着眼在次数。如“再拜”,拜了两次”;“三年

文档评论(0)

火龙果的春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