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文新课程理论与实训: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PPT教学课件.pptx

语文新课程理论与实训: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PPT教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第二章

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2.结合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深入领悟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点。3.全面理解语文课程总目标,熟悉语文课程学段目标。通过对语文课程性质和目标的探究学习,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的学科责任与使命,奠定“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素养目标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阅读、表达和综合性学习能力。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当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要求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要定位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要致力于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并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项工作的起点首先反映在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和语文课程目标的把握上。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含义、基本性质和地位

在语文教育观念体系中,学科性质观是个核心观念,统率着语文教育的全局,并决定着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自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就开始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的讨论,从课程名称的确定开始,逐步发展到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研究。学科性质是学科教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对学科性质的界定直接影响着教材的编订、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任务的实施等一系列问题。

我国古代没有独立的语文课程,直到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实行分科教学,语文才从多学科的融合中分化出来,单独设科。1904—1949年,课程曾使用过“读经讲经”“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文”“国语”等名称,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语文”这个后来沿用时间最长,争论也最多的名字才正式诞生。关于“语文”学科的定名,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一、“语文”名称的由来

此前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此外,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也做过明确说明。1949年6月,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着手研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各种教材问题。一、“语文”名称的由来

关于原来的“国语”和“国文”,经过研究,认为小学和中学都应以学习白话文为主,中学逐渐加上学一点文言文;至于作文则一律写白话文。总之,在普通教育阶段,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根据这样的看法,按照叶圣陶先生的建议,不再用“国语”“国文”两个名称,小学和中学一律称为“语文”。这就是这门功课叫作“语文”的来由。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合起来称为“语文”。一、“语文”名称的由来

语文课程名称的争论实质上是关于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教学原则、教育思想等根本问题的争论。这种争论来从未停止过。有学者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字;有学者认为,“语文”应指语言文学;有学者认为,“语文”应是语言文章;还有学者认为,“语文”应指语言文化;另有学者认为,“语文”指言语;等等。一、“语文”名称的由来

这种解释源于历次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规定。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经过很多次修订,但有一点基本不变。《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一)语文即语言文字

与《语文课程标准(20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