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诗两首》设计
【教学思路】
的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深爱。《纸船》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诗人以纸船为题,给予纸船以特别的含义,寄予了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奇妙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在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才能,使学生遭到美的陶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才能。由“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让学生感遭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制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开展学生的个性,又开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妙的感情。我们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怎么样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呢?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都向母亲倾诉了本人深深的依恋之情。母爱不断是文学作品中永久的主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颂扬过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此的两首诗:中国女作家冰心的《纸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金色花》。
二、出示目的
1、把握诗文基调,表情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才能;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2、自主、合作、探究地进展学习。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遭到美的陶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才能。
三、知识积累
以下知识主要让学生在预习中作好积累笔记,课堂上老师以检阅的方式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1、字词积累:
大家预习了吗?看看这些字词你处理了没有?
字:嗅摩衍匿祷
词:匿笑祷告
读一读,讲一讲。
2、作家作品知识积累:
关于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四、《纸船》教学
整体感知:
1、《纸船》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默读这首诗,体会一下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
(学生体会:哀愁、深情)
2、离家远了,你有过想家的感受吗?女诗人冰心把这种思念亲人的哀愁用一只只纸船诠释到了极致。谁来试一下,把这种哀愁的语气读出来?
(师指导学生朗读,尤其强调停顿和语调,能够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明停顿之处)
3、学生初步感知之后,老师提出评价要求:你喜爱这首散文诗吗?为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37~140页对《繁星》、《春水》的指导阅读,教学生明白得关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是能够有多种观点的,学习独立鉴赏、评价作品。)
合作探究:
学生品读这首诗,通过自主考虑,然后合作讨论,师生交流对话的方式处理以下咨询题:
1、诗人叠纸船时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伤?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的心情)
2、你觉得纸船回流到“我要他到的地点”去吗?为什么作者要借纸船来抒情?
(“我要他到的地点”是母亲的周围,纸船所以到不了,作者明明白到不了还要不停地叠是要以此寄予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抒情是要借助一定的形象的。)
3、你觉得这首诗中哪几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找到“诗眼”所在,体会诗人的精妙构思)
师生在交流讨论中理解诗人的感情,学习对诗歌的品味鉴赏。
生活链接:母亲的爱滋养了每一个小孩的心灵,子女对母亲的爱又何尝不是动人心弦?以小组为单位,以“母子或母女之爱”为主题,搜集感人的文章,感人的歌曲,感人的诗言,在读书笔记上办一个专题材料库,看看哪个小组搜集得最多,材料最丰富。
五、《金色花》教学
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老师的范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本人的生活体验,一个淘气的小孩的口吻来读。
老师指导朗读:留意重音、语速、节拍、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点,朗读方法处理不同)。
重点体会: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小孩?”(读出妈妈的惊喜、嗔怪)
“我不告诉你,妈妈。”(读出小孩的撒娇、淘气)
“小孩,你在哪里呀?”(读出妈妈的焦急、关爱)
3、学生读过之后,老师提出评价要求:你觉得这首散文诗写得怎么样?(学生只要能谈出本人的看法即可,一定要是本人的)
合作学习:
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本人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欢乐,那么天真,那么爽朗,那么可爱?(由于沐浴着母爱)“我”是怎么样报答母爱的呢?
请同学们品读这首散文诗,考虑以下咨询题:
1、我为什么想象本人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