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文坛泰斗茅盾再以白杨为喻,赞美团结奋进精神〔309〕
一、茅盾为我国当代文坛泰斗
茅盾〔1896—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他出身书香之家,从小接受新式教育,10岁丧父,家道中落,由母亲培养成人。14岁入中学,广泛阅读古典名著。17岁考入北大预科一类。
茅盾
预科毕业后,为了生计,任职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1921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共最早党员之一。其时,他接编《小说月报》,组织“文学研究会”,任教上海大学。
1926年,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民国日报》主编。
大革命失败后,潜心著述,1927—37年,创作《子夜》、《路》、《三人行》、《蚀》、《腐蚀》、《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虹》等小说,翻译《文凭》、《战争》等。其间,28年7月—30年4月,游学日本。归来后,任“左联”执行书记。
青年时代
1938年后,相继任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文艺阵地》主编、任教新疆学院、担任新疆文化协会长。1940年,任教延安鲁艺,创作《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解放后,历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文化部长、政协副主席、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1981年,在北京去世,享寿86岁。
著作有《茅盾全集》40卷,代表作有《子夜》、《春蚕》、《白杨礼赞》、《夜读偶记》等。
茅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主将之一,又为新中国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是我国现代最有影响的文学家之一,为当代文坛泰斗。
茅盾全集
二、从《白杨礼赞》到《题白杨图》的写作
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途经西安时,接受朱德总司令邀请,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在鲁艺任教近五个月。其间,他亲身体验了解放区热火朝天的斗争生活,从团结战斗的抗日军民身上,看到了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希望,情之所致,欣然命笔,便以白杨树为题材,写下抒情散文《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采用象征手法,以西北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赞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朴实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同时嘲讽那些“轻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立意高远,文笔优美,形象鲜明,内容深邃,为描写风物的珍品,脍炙人口,影响深远。
茅盾《回忆录》又记载,1943年,画家沈逸千画了一幅“白杨图”,说是读了他的《白杨礼赞》后,取其意而画的,希望他题几个字,他一时高兴,就题了诗,便有了五律《题白杨图》并序。
三、《题白杨图》并序原文
余曾作短文曰《白杨礼赞》,画家取其意作白杨图,为题俚句。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于楠枋伍,甘为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可翻译为:
北方有一种很好的树木,
就像长矛一样挺拔笔直。
片片叶子都紧密团结,
根根枝条都力争上游。
羞与高贵的楠木枋木为伍,
甘与普通的榆树枣树为友。
诗人画家都推崇白杨的风骨,
大家同仇敌忾,一起并肩战斗!
从《白杨礼赞》到《题白杨图》
四、《题白杨图》内容和结构赏析
诗人写这首诗时,抗日战争仍处于艰苦时期,抗日军民发扬白杨的奋进精神,顽强拼搏,浴血奋战,坚持着救亡图存的斗争。这时,他读到画家的《白杨图》,仿佛又一次踏上西北高原,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再次展现在眼前,是那样的整齐,那样的伟岸,它们在蓝天白云下,深深扎根在北国的厚土,多么像日夜战斗在那里的抗日军民啊,所以,诗人开门见山,直入话题,提笔即赞:“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挺拔的白杨树
在这首联,诗人先化用“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典故,以“佳树”给白杨定性,说它是生长在北方的一种好树,喜爱之情、赞美之意,流露笔端,溢于言表,这就像《白杨礼赞》开篇即写“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一样,为全文定下描写的对象和赞美的基调;接着,描写白杨树又高又直,整齐伟岸,顽强挺立,具有战斗的风姿、英雄的气概,恰“如长矛”一般,突出白杨树的总体特征,并以比喻手法,喻为荷枪实弹、守卫着祖国大西北的抗日将士,虚实相生,立意高远,意象鲜明,意境雄阔。
颔联、描写白杨树具体的外形特征:“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诗人运用叠词、对句、拟人手法,描写白杨的枝叶,叶叶紧密相连、枝枝团结向上,就像同仇敌忾、抗日守土的北方军民一样,具有同心协力的顽强意志和力争上游的奋进精神。句式工整,语意显豁,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题白杨图》写法
颈联、转换角度,描写白杨的内在精神:“羞于楠枋伍,甘为榆枣俦”,诗人又以拟人手法,选择感情色彩强烈的动词“羞与甘”,表达白杨树的爱憎感情、择友标准,它不愿与贵重的楠木枋木为伍,而甘愿同普通的榆树枣树一起,具有谦虚高洁的品格和朴素务实的精神。这是关系到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哲学话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