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临床带状疱疹疫苗常见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要点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手段。带状疱疹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因为疫苗本质的因素、受种者个体差异及接种操作等原因,少数受种者接种后可能会出现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带状疱疹是潜伏在人体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后所引起的以皮肤损害为主的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生。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皮疹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有9%~34%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常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带状疱疹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因为疫苗本质的因素、受种者个体差异及接种操作等原因,少数受种者可能出现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做好常见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对提高接种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带状疱疹疫苗
疫苗种类
截止2024年5月,在中国大陆上市使用的带状疱疹疫苗有两种,分别是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和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ZVL)。RZV包含50μg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蛋白E(gE)和AS01B佐剂系统。ZVL系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株接种人二倍体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加适宜稳定剂冻干而成。
作用机制
1.2.1RZV作用机制
gE是被感染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神经细胞表面表达最多的病毒蛋白,可以刺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是带状疱疹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应答的主要靶点,AS01B可诱导注射部位肌肉和引流淋巴结中先天性免疫应答的快速而短暂激活,进而使活化的抗原提呈细胞数量增加,可以提高机体对糖蛋白E的免疫应答。RZV的作用机制主要为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而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
1.2.2ZVL作用机制
当疫苗接种到人体后,减毒活病毒可以在人体内复制,但由于经过了减毒处理,其毒性较弱,一般不会引起疾病症状。高滴度的病毒量能诱导一定程度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抗体,当人体再次接触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时,免疫系统可以迅速识别并清除病毒,从而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
免疫程序
RZV用于≥50岁人群,接种途径为肌肉注射,接种部位首选上臂三角肌,免疫程序为2剂次,每剂0.5mL,间隔2个月接种,如需改变免疫程序,第2剂在第1剂后2~6个月接种。
ZVL用于≥40岁人群,接种途径为皮下注射,接种剂量0.5mL,免疫程序为1剂次。
禁忌和注意事项
1.4.1禁忌
对疫苗中任意一种成分有过敏史的人群;ZVL禁用于某些疾病或治疗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者。
1.4.2注意事项
正在接受或近期(如48h内)接受针对疱疹病毒的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人群,或有急性症状的患者(如发烧、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等)应推迟接种。接种ZVL前5个月或接种3周内使用免疫球蛋白,可能会影响免疫效果。
1.4.3其他
其他禁忌和注意事项可咨询接种医生或参考疫苗说明书。
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按照发生原因分类,AEFI包括不良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疫苗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不良事件是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事件,不一定与接种疫苗有因果关联。“常见”参考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IOMS)推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十分常见(≥10%),常见(1%~<10%),偶见(0.1%~<1%),罕见(0.01%~<0.1%),十分罕见(<0.01%)。
RZV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
注射部位反应、肌痛和疲劳是RZV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大多数不良反应是短暂的,严重程度为轻度至中度,致命性严重不良事件和pIMD的发生率极低。
ZVL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
ZVL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中接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中国大陆上市后AEFI监测
RZV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均高于同期其他疫苗报告水平,一般反应主要为发热、红肿、硬结、肌痛、乏力等;异常反应十分罕见,主要为过敏性皮疹、荨麻疹等。
由于带状疱疹疫苗在中国大陆上市时间较短,接种剂次较少,相关监测数据有限,尚无针对基础性疾病或免疫功能缺陷人群的AEFI主动监测研究,也缺少以特定人群为研究对象的重点关注疾病与疫苗之间因果关联的主动监测研究。
常见不良反应的识别及发生原因分析
常见局部反应
接种后72h内接种部位出现的疼痛、红肿、硬结等局部症状,排除其他病因后,应考虑为不良反应。局部反应大多为轻中度反应,症状持续时间多在3d内,少部分受种者硬结可能持续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记金华的双龙洞省赛获奖课件.pptx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知识点汇总.doc VIP
- 陕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VIP
- 2024中国干细胞行业市场研究报告.pdf
- 2024全球消费者趋势报告-英敏特-202310.docx
- 提高高考英语作文档次探微.doc VIP
- 保险公司培训:车险防灾防损.pptx VIP
- 基于的片剂盖装药品加盖拧盖系统设计.pptx VIP
- 2025年广东省基层住院医师线上岗位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及传染病防治》-中医学专业培训课程公共课答案.docx VIP
- 2024年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人员招聘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