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 必背考点分类总结讲义.docx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 必背考点分类总结讲义.doc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25页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必背考点分类总结讲义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

表1

制度名称

时间

背景

特点

其他

世官制

先秦时期:夏商周至战国

【宗法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形成“家国同构”的政治体系。

【贵族垄断】:政治权力由贵族(王族、诸侯、卿大夫)世袭垄断。

【世卿世禄】:官职和俸禄世代相传,如西周周公、召公家族长期掌权。

【血缘为核心】:选官标准完全依赖家族出身,平民无晋升渠道。

瓦解原因: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铁器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贵族衰落,士阶层崛起。

【诸侯争霸需求】:各国推行变法(如商鞅变法“军功爵制”),打破世袭垄断。

评价:

【积极】:维护早期国家稳定,巩固贵族统治。

【消极】:阻碍社会流动,不适应战国时期争霸需求。

察举制

两汉时期

【汉初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人才选拔松散(如“任子制”“赀选制”)。

【汉武帝集权】:为加强中央集权,需打破地方豪强垄断,选拔人才。

其他「运行机制」:

科目分类:

【常科】:孝廉(每年由郡国推荐)、茂才(特举)。

【特科】:贤良方正(应对天灾或政治危机)、明经(通晓儒家经典)。

选拔流程:

地方长官考察→推荐至中央→考核(对策、试经)→授官。

典型人物:

董仲舒(贤良方正)、公孙弘(平民出身任丞相)。

评价:

【初期进步性】:选拔寒门人才(如朱买臣、匡衡),推动儒家思想传播。

【后期弊端】:

门阀化:东汉豪强地主操纵推荐,形成“四世三公”(如袁绍家族)。

重德轻才:虚伪道德盛行(如“举孝廉,父别居”)。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东汉豪强崛起】:察举制崩溃,地方割据严重。【曹魏集权需求】:曹操“唯才是举”,但需平衡士族利益。

其他:「运作机制」:

中正官设置:中央任命大中正、小中正,负责品评士人。

品评标准:

【家世】(“簿阀”“门第”):家族背景和父祖官爵。

【状】(个人才德):虚化为形式,后期“唯论门第”。

九等等级:上上、上中至下下九品,实际分为上品(士族)、下品(寒门)。

影响:

【门阀政治固化】: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晋书》),士族垄断高官(如王导、谢安家族)。

文化畸形:士族崇尚清谈玄学,脱离实际政务。

衰落:

南北朝后期,寒门将领崛起(如南朝陈霸先),士族衰落,科举制萌芽。

科举制

隋唐至清末

【隋唐:创立与完善】

隋朝开创: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分科考试(秀才、明经)。

-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朝发展】:

-科目细化:进士科(重诗赋策论)、明经科(重经义)、明法(法律)、明算(数学)等。

创新举措:

-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选拔军事人才)。

-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推动唐诗繁荣(如李白、杜甫)。

-寒门崛起:牛李党争中,牛党

表2

朝代

制度名称

时间范围

主要内容

特点

影响/评价

原始社会

禅让制

传说时期

部落联盟推选首领,传贤不传子(如尧舜禹)

原始民主色彩

反映早期社会权力传承方式

夏商周

世官制(世卿世禄)

西周至春秋

官职世袭,贵族垄断官位(龙生龙,凤生凤)

血缘为核心,等级森严

巩固宗法制,但阻碍人才流动

春秋战国

军功授爵制

战国时期(秦为典型)

按军功授爵(如商鞅变法奖励耕战)

打破世袭,注重实际功绩

推动社会变革,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汉代

察举制

汉武帝至东汉

地方推荐人才(孝廉、贤良方正等),经考核任用

推荐与考试结合

首开制度化选官,但后期出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征辟制

两汉

皇帝征召(征)或官府聘任(辟)

选拔特殊人才

补充察举制,但范围有限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曹魏至隋初

中正官按家世、德行评定人才等级(上上至下下九品)

门第为主要标准

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导致士族垄断

隋唐至清末

科举制

隋炀帝创制(605年)至1905年废除

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常科:进士、明经;制科:皇帝临时设科)

公平竞争,打破门阀

积极: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流动;

消极:明清八股禁锢思想

唐代完善

进士科成为主流。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

考试形式多样化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反映考试难度

宋代发展

糊名法(密封试卷)

殿试成定制录取名额大增

程序更加公平

形成天子门生制度,文人政治成熟

文档评论(0)

shusheng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