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课题: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锄、剥”2个生字,会写“茅、檐”等6个字。
2.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清平乐·村居》
4.想象画面,能说出词中描绘的情景。
学习重点:
1.认识“锄、剥”2个生字,会写“茅、檐”等6个字。
2.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清平乐·村居》
学习难点:
抓住关键词感受词的情境,能通过语言描述画面,初步感受词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单元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本文的学习目标在单元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的统领下第二课时目标确定为1.认识“锄、剥”2个生字,会写“茅、檐”等6个字。2.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清平乐·村居》4.想象画面,能说出词中描绘的情景。学生在理解大意时想象画面,练习表达,从而体会村居的整体情境。
一、教学导入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乡村,寄情于田园山水,用诗词表达自己对乡村美好闲适生活的那份浓浓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了解词牌名及作者
学习任务
主问题1.什么是词牌名?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借助工具书,完成主问题。按要求完成自学内容。
第二步:互学要求
交流资料,积极补充。
第三步:展学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2.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
学本评价
及其他
主问题1设计意图
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引导学生对宋词的基本常识和词人进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问题1预设答案
1.词有词牌名,词有规定的曲调和字数,古代文人根据词牌创作词,一般不叫写词,叫填词。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也叫长短句。
词可以根据篇幅长短分为单调、双调、三叠,本篇课文属于双调,分为上下两阕。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辛弃疾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他的词充满了家国之忧,半壁河山沦陷之恨。
1140年,辛弃疾出生在金人侵占的山东。他从小就习文练武,立下了收复中原的志向。
1161年,他21岁,率众起义抗金。22岁,他一路南下,投奔南宋朝廷。他一直渴望北伐抗金,却始终不被朝廷重用。
1181年,他被罢官,在江西农村闲居,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1207年,他再被朝廷起用,却因病重卧床不起,带着忧愤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68岁。
第二学程: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学习任务
主问题2.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学法指导
第一步: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
读准“锄”“翁”的读音,观察“檐、赖、剥”的书写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划出节奏。
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自学。
第二步:互学要求
四号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正音
归纳小结:组长总结,达成共识,做好分工,为展学做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2.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
主问题2设计意图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诗比词多,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首词,因此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感知词与诗的不同,激发学生对词的学习兴趣。
主问题2预设答案
1.“锄”读“chú”;“翁”的韵母是“enɡ”。
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理解词意,想象画面
主问题3.
1.这首词中描写的自然风景有哪些?词中描绘的人物有哪些?这种乡村生活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2.这首词中有四幅画面,“屋小溪清”“翁媪聊天”“两儿劳动”“小儿悠闲”,请选择其中一幅,想象画面,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带着问题读诗词,勾画圈点重点内容。
根据提示进行自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nit 10 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 (第四课时) (Section B 2a-3b) 导学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docx
- Unit 10 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 (第一课时) Section A(1a-2d) 导学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docx
- unit4第六课时教案 (1)(表格式)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doc
- Unit5Seasons第1课时(教案) 英语四年级下册.docx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 2 2 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教案 .docx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5 3分式的加减法 第3课时 教案 .doc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 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同步练习(含解析) .docx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 4用尺规作三角形 同步练习(含解析) .docx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 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同步练习(含解析) .docx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 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同步练习(含解析) .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