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巴金的散文诗《日》表达追求光明的美好思想〔310〕.docx

巴金的散文诗《日》表达追求光明的美好思想〔310〕.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巴金的散文诗《日》表达追求光明的美好思想〔310〕

一、巴金是我国当代文学大师

巴金〔1904—2005〕,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我国当代文学大师,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出身封建官宦世家,自幼在家延师读书,1920年入读成都外国语学校,22年因病肄业,24年入读南京东南大学附中,27年赴巴黎留学两年,34年赴日本游学两年。

巴金

巴金深受五四运动影响,进中学便走上新文学道路,21年发表第一篇文章,29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中篇小说《灭亡》,署名“巴金”,引起文坛关注。以后,陆续完成《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萌芽》、《新生》和《寒夜》等等,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其间,曾任《文学季刊》编委、《文化生活丛刊》、《呐喊》主编;1935—50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

青年时代

1949年,任全国文联委员、上海作协主席、《收获》主编,66年赴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半。81年后,一直任全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称号。

他一生以稿费为生,还一次又一次捐助公益事业、助建中国现代文学馆。

2005年,病逝上海,享寿102岁。

著作有《巴金全集》26卷。晚年出版杂文《随想录》五集。

巴金全集

二、巴金散文诗《日》的写作背景

巴金作为文学大师,他的诗歌创作远不如小说、散文广为人知,但字里行间也流淌着大师深邃的哲思和炽热的感情。

入选小学语文的《日》,是巴金于1941年创作的散文诗。当时,我们中国正遭受到日本国的侵略,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这个时候,千千万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万众一心,拿起武器,奔赴抗日战场,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生存的权利。

在这个特定的年代里,巴金以笔为武器,积极地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救亡斗争中去,他担任《救亡日报》编委、又任《呐喊》〔后改《烽火》〕主编。1941年,他怀着热切盼望胜利的心情,创作了《日》。

三、散文诗《日》原文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yáng〕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贵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四、《日》的内容和结构〔上〕

这篇散文诗,以文题《日》为导语,却不直接写“日”,而先写“飞蛾扑火”、“夸父追日”两典故,然后通过议论,表达“追求光和热”、“追求光明”的主题。全文5个自然段,可分3层,层层深入,充满诗意,富含哲理。

层一,1、2自然段,描写飞蛾、夸父为追求光和热而甘愿牺牲生命的故事。

先写“飞蛾扑火”的奋不顾身、勇于牺性的壮烈形象。飞蛾具有生物本能的趋光性,有飞蛾扑火〔或投火、赴火〕之说,是贬义成语,比喻自取灭亡、自寻死路。可是作者在此文中,却反其义而用之,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充满诗意的笔触,多角度地描写飞娥扑火的艺术形象:一写它是“为着追求光和热”,理想是崇高的;二写它“将身子扑向灯火”,为理想而拼命奋斗,行为是英勇的;三写它“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以身殉职,结局是壮烈的;四写它献身理想时,“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它竟然达到目的,实现理想,如愿以偿了,因此,综合这四点,作者认为飞娥是一种英勇壮烈的美好生物,直言它“是值得赞美的”。

飞蛾扑火

接着,再写“夸父追日”的一往无前、不惜献身的伟大形象。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古代神话中,有个叫夸父的巨人,他立志追赶太阳,在路上渴得很厉害,喝干了黄河和渭河的水,感到还不够,终于渴死在太阳落山的隅谷〔作者误记为日出的旸谷〕。这则故事表现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也可以指不自量力。作者取其褒义,说他“怀念夸父”,因为“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献出自己的生命。作者化用古代神话,怀念夸父追日,赞美他为了追求光明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夸父追日

五、《日》的内容和结构〔下〕

层二,第3、4两自然段,歌颂抗日将士追求光明的献身精神,并议论人间如果没有光和热,就是黑暗的寒冷世界。

在前两段,作者描写飞娥扑火、夸父追日,歌颂光明,赞美献身精神,并不是突发怀古之幽情,而是在他们的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把他们看成一种象征,象征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自己的英勇行为、美好精神。这是本文象征意义的第一层次,就叫物理性质的“光和热”吧。

在抗战最艰苦阶段,作者写此文,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作者写道:“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

文档评论(0)

155****99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