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其关节功能及疼痛应激因子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疼痛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中采用的不同内固定术式分为甲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和乙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均为52例。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围术期临床指标,术前及术后7d疼痛应激因子水平、疼痛程度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肩关节活动度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评分,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乙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相较于甲组,乙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更短;与术前比,术后7d两组患者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升高,而乙组均低于甲组;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CMS均升高,且乙组高于甲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外旋、外展、前屈活动度均增大,且乙组均高于甲组;乙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3.85%)低于甲组(15.38%)(均Plt;0.05)。结论相比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短,并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改善肩关节功能。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肩关节功能;疼痛应激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疾病,常以中段骨折最为常见,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畸形等,若未及时干预,可导致患者肢体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影响肩关节功能,引起剧烈疼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既往临床针对肱骨干骨折患者治疗多在常规复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内固定术干预,其中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有一定作用,但部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易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影响患者肩关节功能[1]。近年来,髓内钉的固定方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骨折的手术治疗,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无需广泛剥离骨折近端和远端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切口更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髓内钉固定可以明显提高抗扭力,有助于术后骨折愈合,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2]。故本研究旨在对比交锁髓内钉固定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式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中采用的不同内固定术式分为甲组、乙组,均为52例。甲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18~73岁,平均(46.78±3.74)岁;骨折部位:肱骨下段骨折12例,中段骨折23例,中上段骨折17例。乙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23~68岁,平均(46.82±3.71)岁;骨折部位:肱骨下段骨折13例,中段骨折20例,中上段骨折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⑴符合《实用骨科诊疗及临床应用》[3]中肱骨干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⑵发病时间≤24h;⑶均为单部位骨折;⑷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⑴合并先天性心脏病;⑵合并传染性、感染性疾病;⑶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⑷骨质疏松、骨囊肿等导致的肱骨干骨折。东台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
1.2手术方法甲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常规全麻,取仰卧位,垫高患侧肩膀,将患者头部向健侧转动;确定胸大肌三角肌间隙为手术入路,经过术前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飞利浦医疗系统荷兰有限公司,型号:BVPulsera)检查确定骨折部位为本次手术操作中心,选择上臂前外侧作纵向切口(长度5~12cm),依次将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切开,于肱二头肌、肱肌间隙作纵向分离,使肌肉分开,充分显露骨折端,彻底清除骨折断端血肿和嵌插的软组织等;常规复位牵引骨折端,通过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确认解剖复位成功后,采用克氏针作临时固定;放置合适长度的锁定钢板于结节间沟、肱骨大结节下方,将锁定螺钉(5枚)放置肱骨头近端进行固定,并确保肱骨远端有3枚以上锁定螺钉固定;采用可吸收缝线修复关节囊,拔出克氏针,术毕常规缝合。
乙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常规全麻,于肩峰中点前方作纵向切口(长度3~8cm),按照肩峰前、远及外侧端的流程依次切开,分离三角肌、肩袖,充分暴露肱骨头关节面;采用三棱椎开口,常规对骨折端展开牵引复位治疗,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置入导针,X射线透视观察导针是否正确通过髓腔直达骨折远端;选择肱骨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筋骨并重”理念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docx
- “土家接骨散”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docx
- 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生存期的影响.docx
- 鼻内镜与支撑喉镜双镜联合术式对声带息肉患者嗓音功能恢复和预后的影响.docx
- 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麻醉在老年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探讨.docx
- 低强度红光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docx
- 多糖铁复合物联合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docx
- 复方大承气汤联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的影响.docx
-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对患者预后的优化作用.docx
- 红霉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