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电视技术0电视技术--绪论
教材及参考资料《电视原理》俞斯乐侯正信冯启明李文元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五版)《彩色电视原理》周桂友杨先富张锟生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彩色电视原理》程玉林钟钦华编著安徽科技出版社《彩色电视基础》孙景鳌蔡安妮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电视技术基础》罗惠明等编著南理工大学出版社0电视技术--绪论
《电视原理与现代电视系统》裴昌幸刘乃安杜武林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数字电视基础》鲁业频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和DVB》 郑志航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数字电视原理》 余兆明余智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DTV:therevolutionelectronicImaging)[美]JerryWhitaker邱绪环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数字电视技术》赵坚勇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0电视技术--绪论
绪论1.1电视概念1.2电视的发展阶段1.3三种彩电制式1.4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0电视技术--绪论
1.1电视概念(1)电视(Television) 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用电子学的方法,实时地传送活动或静止图像和伴音的技术。比较电影电视广播传真传递信息(内容)声、图像声、图像声、代码静止图像传递方法(方式)光电电电传递时间(周期)长即时即时即时0电视技术--绪论
1.1电视概念(2)电视信号的传递过程:信息源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加工发射机(调制)传输信道(架空明线、电缆、光缆、自由空间)接收设备(选频、放大、解调,功放)终端器件(电光转换)0电视技术--绪论
1.1电视概念(3)0电视技术--绪论
1.2电视的发展阶段1).设想时代(1876-1920);2).机械电视时代(1920-1930);3).黑白电视时代(1930-1951);4).彩色电视时代(1951—今).0电视技术--绪论
1).设想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1844年,有线电报;1895年,无线电报;1906年,无线广播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设想并开始研究设计图像的传送技术。1873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发现硒元素的光电特性,为后来电视技术的的发明奠定了基础。1908年,英国肯培尔.斯文顿、俄国罗申克夫提出电子扫描原理,奠定了近代电视技术的理论基础。1923年,美籍俄国人兹沃尔金(V.K.Zworykin)发明静电积贮式摄像管,后来又发明电子扫描式显像管,这是近代电视摄像术的先驱。在1929年11月18日,Zworykin示范他的全部电子电视接收器。0电视技术--绪论
1884年,德国人尼普科夫发明了“尼普科夫圆盘”
使用机械扫描方法,作了首次发射图像传送的实验。每幅画面有24行扫描线,图像相当模糊。“尼普柯夫圆盘”上螺旋形排列着一些孔洞,当这个盘子旋转时,通过每个孔洞可以浏览一幅图像的一行,光线透过这个孔洞照在这幅图像便完成了一次行扫描,硒光电池将图像的反射光转变成电信号,下一个孔洞顺序扫描紧挨着的那部分图像,直到完整的图像全部被扫描。0电视技术--绪论
2).机械电视时代(1920-1930)1925年,机械电视系统:
1925年10月2日,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利用其发明的机械电视机,成功地进行了发射和接收电视画面的实验,由此被后人称为“电视之父”。但在他以前,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明为他的机械电视系统奠定了基础。这些科学家是:发现化学元素硒的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明硒元素光电效应的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发明机械扫描罗盘以解决图像传送问题的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柯夫、发明电子显像管的俄国教授鲍里斯·罗津等等。据统计,从1919年到1925年,各国科学家提出的有关电视的发明专利申请达100多项。
1927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使用有线方式传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