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42页(共NUMPAGES42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古诗文阅读
一.试题(共20小题)
1.诗歌阅读。
寒食(一)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二)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①。
贫居往往②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③。
注释:①堪悲:感到悲凄。②往往:经常。③子推:介子推,春秋时人。曾跟随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后重耳做了国君,介子推归隐绵山,宁肯被烧死也不求利禄。重耳感念他的忠臣之志,下令将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1)《寒食》(一)通过“”和“”两个字明写植物而暗写风,与“东风”相呼应,形象表现了春日美景的灵动。
(2)两首诗都写到寒食节的习俗。对这一习俗,两位诗人表现角度不同,《寒食》(二)中与“轻烟散入五侯家”形成对比的诗句是。
(3)从两首诗中你分别读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古诗文阅读。
【甲】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乙】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甲】诗中“等闲”的意思是;【甲】诗中的“在人间”与【乙】诗中的“”一词意思相近。
(2)【甲】【乙】两诗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甲】诗借“”表明志向,即使“”,也立志要做一个坚贞不屈的人。
(3)对两首诗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千锤万凿”的“千”与“万”都是虚词,形容很多。
B.【乙】诗中的“洗砚池”,引用了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C.【甲】诗描述了石灰历经磨炼,却保持自身的廉洁清白;【乙】诗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留清香的美德。
D.【甲】诗中“若等闲、浑不怕”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态度;【乙】诗中“淡墨痕”写出了梅花花色淡雅,花香扑鼻的特点。
3.附加题。
天竺寺①八月十五日夜桂子②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③。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注释】①天竺寺:位于天竺山山麓。②桂子:特指桂花。③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1)诗题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点是,时间是,歌咏的事物是。
(2)诗人将桂花比作什么?看到桂花飘落,诗人联想到什么(用诗中原句回答)?
(3)由诗中的“嫦娥”你想到了哪个民间传说?
4.阅读。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等闲”的意思是;“浑”的意思是;清白的意思是。
(2)“,。”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出作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3)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千锤万凿,烈火焚身,粉骨碎身,我要留清白人间。
(4)学完《石灰吟》这首诗,我想对诗人于谦说:
5.诗歌鉴赏
三月晦日①偶题
淮村兵后
[宋]戴复古②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③围故井,向来④一一是人家。
【注释】①淮村:淮河边的村庄。②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③败垣:毁坏的矮墙。④向来:往昔,过去。
(1)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给此诗配乐,选择的乐曲最合适。
A.悲伤凄凉
B.高亢激昂
C.恬淡悠扬
D.轻快活泼
(2)联系全诗,赏析首句中“自”字的妙处。
6.阅读以下诗歌,回答问题。
咏煤炭
[明]于谦
开混沌①得乌金,藏蓄阳和②意最深。爝火③燃然回春浩浩④,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⑤元赖⑥生成力,铁石⑦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⑧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混沌(dùn);这里指未开发的煤矿。②阳和:这里借指煤炭蓄藏的热力。③爝(jué)火:小火,火把。④浩浩:广大无际貌。⑤鼎彝(yí):原是古代的饮食用具,后专指帝王宗庙祭器,引申为国家、朝廷。这里兼含两义。⑥元赖:本来依靠。⑦“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久埋地下变成的。⑧苍生:老百姓。
(1)读一读“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后四句诗的意思。
(2)古诗文创作中,常通过对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docx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docx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记叙文阅读.docx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名篇名句默写.docx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名著阅读.docx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说明文阅读.docx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文学文化常识.docx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文言文阅读.docx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修辞与语法.docx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议论文阅读.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