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19年7月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July,2019
第47卷第4期JournalofXinjiang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SocialScience)Vol.47,No.4
【民族学研究】
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考察
民族共同体的构建问题*
李健,李冉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共同体构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处理民族问题、思考民族发展路径的重要依据。
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其内在蕴含的现实性、历史唯物主义和人的发展等思想为推动民族事业提供基本原则、
方法指导和未来走向。归纳而言,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维度为考察民族共同体问题提供了理论前提,历史唯物
主义为其发展路径提供了方法保障,人的发展对其未来走向提出解决之道。从马克思主义探索民族共同体的
构建方式及其创新,旨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提供理论支撑、现实支撑和未来支撑,以此达到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目标指向。
关键词:民族共同体;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
DOI:10.13568/j.cnki.issn1000-2820.2019.04.007
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820(2019)04-0054-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收并蓄、多元交互发展的历史。民族的本质是社
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会交往,这种社会交往本身既是一种共同体形成
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核心要素,也是构成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
[1]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发展动力。因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
[3]
离不开各民族的统一和团结,实现“共同繁荣发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通过交往形式
展”的美好生活应该通过培育共同体意识、考察共的不断加深,民族之间的界限会逐渐打破,民族之
同体形成的历史条件和时代机遇、营造各族人民间的融合呈现一体化趋势,与此而来的是,人们意
更加公平的社会氛围。当然,从整个民族的长远识的转变和现实认同感的增强。
发展而言,无论是培育共同体意识、思考民族发展(一)民族的现实性维度规定了共同体的理论
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基础,还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高度
的伟大目标,都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共同一般而言,共同体是以人们共同遵守的心理
体构建所产生的现实影响。马克思主义对考察民认同为基础、以凝聚各民族团结意识为目的而建
族之间的交往形式、对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立起来的一套价值理念。对于民族而言,重要的
态度、民族发展的理论旨归、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是人们长期历史实践的结
共同体的现实关联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果,是伴随着各民族与中华民族的内在交往而发
展起来的,反映了人们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向
一、民族是建立在现实性维度的
往和追求。在表达方式上,各民族中的“民族”与
基础上形成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延安时期农民文化教育的力作_评__省略_化教育研究_1935_1948_苗光新.pdf
- 乡村组织振兴的基本逻辑及实现路径探讨_王韬钦.pdf
- 世界历史视野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_李健.pdf
- 世界历史的开辟与发展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_李健.pdf
- 商鞅治国思想要旨概说_郭忠义.pdf
- 全面把握共产党人的价值观_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为人民服务的统一_董德刚.pdf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_凌伟强.pdf
- 评国外学者对世界历史未来走向的时_省略_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分析视角_李健.pdf
- 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与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探究_孙亚芳.pdf
- 马克思_世界历史_若干问题再审视_省略_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重逻辑展开_李健.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