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谈谈孔子的中庸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谈孔子的中庸思想

摘要:中庸之道思想不仅是一种伦理学说,也是孔子处理一切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中庸思想在探讨对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连接方面,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芒。

关键词:中庸思想、适度、时中、对立统一、

长期以来,孔子的中庸思想,不少论者几乎把它看成折中主义和无原则调和的代名词。这当然是对孔子中庸思想的一种误解。孔子的中庸思想不仅是一种伦理学说,而且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世界的一种看法,是孔子处理一切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中庸思想在探讨对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连接方面,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芒。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遗产”(《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99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孔子的中庸思想作进一步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弄清中庸的含义。

“中,正也”(《说文》),即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偏向任何一端,而要执“中”;“庸,用也”(同上),即用中之意。一般说来,“庸”有以下两个含义:

第一,“用”。“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郑玄注《礼记》中《中庸》篇解说,“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由此看来,中庸就是用“中”。这是中庸要点之一。

第二,“常”。郑玄注《礼记》于“君子中庸章”说:“庸,常也。用中为常道也。”常是对变而言的不变,不变的也就是绝对的。

由此看来,“中庸”就是“用中”依正道而行,不偏不倚。先秦时期的“中”即有恰到好处,符合一定标准的含义。我国古今常把办事合于公理、讲话切合人情或实际叫做“中肯”如古语有“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今语有“中”、“中用”都表示“是”、“可行”、“妥当”或“正确”。

弄清了中庸的含义,再看中庸的内容。在《论语》中提到中庸的只是一处,但体现其中庸思想的原则则到处可见。

一是适度。孔子说“舜其大智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第五章)朱熹解释道:“盖凡物皆有两端,如小大薄厚之类,于善之中,又执其两端,而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则其择之审而行之矣。”“中”就是“择之审而行”,“无过不及”,就是“适度”。

二是审时度势。孔子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中庸》第一章)。何谓“时中”?朱熹解释说:“随时以处中矣”。

把取消矛盾的对立面的差异叫作“同”,“和”与“同”有原则区别。从“和而不同”的思想出发,孔子主张对君主采取“勿欺也,而犯之”(《论语》)的态度。所谓“犯”,即向君主提意见。孔子喜欢给别人提意见、也希望别人包括自己的弟子对他本人提出不同意见。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但他过于谦虚,从不提不同看法,孔子对此很不满意,他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不可不说”(《论语?先进》)。基于这种思想,孔子对“比干谏而死”(《微子》)的“杀身成仁”的精神十分赞赏,提倡做“争臣”“争子”“争友”(《荀子?子道》)。“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这种人必定是善恶分明而不愿苟同者,也就是“和而不同”的君子。这与没有是非标准的折中主义者完全不同。

从以上对中庸思想的考察中,我们便能探索出中庸思想的实质。

首先,孔子的中庸思想回答了什么是事物所处的最好状态的问题,他认识到了任何事物中都有确定的“度”,认识到了只有适度才是一个事物所处的最佳状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各种事物都有自己确定的“度”,认识到只有适度才是一个事物所处的最佳状状。

其次,孔子中庸所说的“适度”“适中”是相对于客观具体事物而言的,而不是抽象地追求“中”。孔子从来没有空泛地谈论适中、适度的问题。因此,研究孔子思想绝不能脱离孔子所涉及的具体事物。正因如此,其中庸并不是追求绝对的不变的“中”。而是随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客观事物处于量变状态,那么就在量变状态中求“中”;客观事物发生质变,就在质变过程中求“中”,这就是孔子中庸思想的根本内容。可见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对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实践的广泛研究,因而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

责编:灿岑

文档评论(0)

182****66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